浙江园林网9月22日消息: 昆明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论坛于20日上午正式开幕,简短的开幕式后,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就园林城市建设、昆明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专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院士周俊:内环和二环以内没有多少绿化用地,建议在这一区域内绝对不卖地搞房地产,建设小公园、小绿化块、小景区。见缝插针搞绿化,让市民树立多栽一棵树,多铺一平方米草地就多一分春意的认识。二环改造没有绿化规划建设项目就不能施工。二环至三环间建设公园、大型绿化带和绿化通道。
建成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春城,昆明不是什么树木花卉都能种,但可建成国内外独具特色、植物多于其它的城市的春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原副总工刘家麒: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经过了4次修订,标准不断完善提高。在2005年5月最新公布的修订标准中,不仅有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的要求,而且还有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的标准;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指标较之前提高了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之前提高了1平方米。目前国内已有7批52个城市和3个城区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区)称号,但这些城市也要按此标准接受建设部复查。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首要工作。国内有两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其中符合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要求的一种,是根据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覆盖范围为全市域,规划的绿地类型包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全部绿地类型,这种绿地系统规划符合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昆明在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应在有关规定和指标的基本要求下突出本地特点,防止千篇一律。
北京市园林局原副局长刘秀晨:园林景观是一个具备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装点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既体现创作哲理,又要突出设计者所追求的个性。总体上讲,规划设计主流是好的,但是要找到既能为群众喜闻乐见和专家认同,又能成为城市传世经典之作的还不多。
城市园林在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两方面将并存。时代感可能带来走向国际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到文化亮点。两者在高层面上的对接,这可能是新世纪园林文化的趋势和众生相。我国曾荣幸地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发展至今,不少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艺术学院院长杨德:昆明城市绿化应传承云岭山脉,自然水脉,历史文脉,回归自然,提出一带、两网、三楔、四环的构想建议。
一带即建设盘龙江绿化带,让蓝带飘起来,成为行人和自行车的休闲道;
两网即在二环路内规划机动车网络和非机动车及步行网络建设:主干道及次干道构成机动车网络,在支道划分步行街和自行车专用道,以盘龙江蓝飘带和东风路构成自行车道的十字交叉轴,以部分主干道自行车道和支道自行车专用道形成非机动车及步行网络;
三楔即西、北、东绿楔,西绿楔开展滇池面山生态林建设,北、东绿楔分别对西北部长虫山、小屯山等和东北部呼马山、凤凰山等山体绿化,规划开放森林公园;
四环即包括一大三小的四绿环,一大环为滇池绿环,沿滇池建一条环湖防护林,三小环是市区一、二、三绿环。一、二绿环分别为市区一、二环路,三绿环为周边大型公园和山体构成。近期重点在改造绿化二环。建设园林城市在大力增加绿地的同时,应融合生态平衡观念,保障持续发展,为下一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基础,为昆明市民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
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院长樊国盛:最新颁布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标体系要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应具备实施建设国家园林城市规划3年以上;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已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两年以上;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根据对昆明绿地建设现状的了解,昆明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绿地建设三项指标还有一定差距。《标准》对这三项主要指标的要求是:人均公共绿地≥6.5m2,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而根据2004年末统计显示,昆明以上三项指标分别为6.04m2,25.7%,26.78%。短期内要从现状指标值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指标值,必须加强绿地建设,特别要在新建项目中强调绿地建设的红线制度,大幅度提高三项指标。
昆明城市用地极度紧张,又不可能用大量土地在城市中建设绿地,因此在城市面山上建设城市森林,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是最有前途的,这一点在法国等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昆明这样一个三面环山的城市,充分利用面山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全可行。
另外,还应注意严格统计方法和规范计算本底面积,达到口径一致,以统计出准确的指标值。
云南大学博士生、西南林学院讲师屈燕:释氧固碳和降温增湿是绿化植物产生的生态效益中,与城市居住区大气的净化、热岛效应的减弱、节约相关能源关系最为密切的两项测算指标。通过对昆明城市住宅小区74种常用绿化植物为对象,以植物个体总叶面积为计算三维绿色量的方法量化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可在居住区绿化规划期就进行这两项指标的评估,若未达到根据小区的周围环境及生态情况,空气污染情况,居住区人口规模和住宅区的档次以及投资意向所确定的居住区碳氧环境质量等级和降温增湿指数的相应要求,可在正式施工以前就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以避免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保证给居民供给呼吸所需的充足氧气和消耗掉其排出的CO2,使居住区保持基本的C-O平衡。
可开展航空遥感三维量调查,建立昆明城市所有绿化植物的绿量遥感测算模式和城市绿量数据库以及进行所有城市绿化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适应性系列化定量研究,最终建立昆明城市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以进行昆明城市各类型绿地的评估和管理,绿化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绿化设计的宏观规划与绿化质量预测等,同时实现数据自动查询、统计、修改、绘图和新建数据库等功能。
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汪天祥:只有先做出昆明的绿地系统概念性规划,才能做出绿地系统规划,然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做出3年行动计划。目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而且进展顺利。今年之内,将完成绿地系统规划,从明年起,就要实施3年行动计划。3年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只是一个近期目标。我们的中长期目标是:把昆明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建成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
虽然昆明总的绿量不算少,但大片绿地少、不成规模,这是昆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一个首要问题。另外,由于大树较少,导致绿化覆盖率不理想,满足不了市民出行时遮荫庇绿的需要,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加上土地、环保、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下一步,在主城区、在二环路以内,将是创建园林城市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