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9月15日消息: 在山东省35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沿海防护林绵延蜿伸。最近记者前往山东沿海各市采访,感受到了海防林建设的成就,也了解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荣城县成山镇,66岁的马国明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前,当地没有海防林,起风时海沙一直吹到荣城城墙下,人们踩着沙子就能走上7米高的城墙。上个世纪50年代初,荣城县城被迫搬迁。
海防林建成后,荣城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不仅保护了农田和浅海养殖,还带来了大天鹅,每年来此过冬的大天鹅达1.2万多只。
青岛市气象部门的一份材料表明,随着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逐步完善,当地生态状况开始向良性循环发展。近10年与前10年相比,当地年均风速降低了7%以上,六级以上大风的平均日数减少了近20天,年降雨量增加0.8%,基本消除了干热风的危害。
据省林业局局长孙庆传介绍,山东省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在沿海大规模营造海防林,1998年启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目前,全省沿海地区已初步构筑起以基干林带为重点,乔灌草结合,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的森林防御体系。
山东沿海各地在海防林建设中不断创新机制,摸索出了一些好方法。
莱州市在原来黑松防护林带的内侧,营建杨树丰产林、经济林等,既有生态效益又兼顾了经济效益。
蓬莱市实行专业造林,5支200多人的专业造林队一年植树300天,解决了大规模造林与造林质量的矛盾。3年来,蓬莱市完成了8大造林工程,造林5万多亩,成活率达95%以上,被誉为"蓬莱模式"。
在日照市大沙洼林场,场长郑培宏介绍说,针对海防林树种单一问题,林场探索"海防林更新改造技术",大力发展立体复式混交林,更新改造和优化原有海防林,提高林分抗逆能力。目前该林场的植物种类已达400多种。
山东省海防林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省、市、县、乡各级自筹资金14.05亿元,投工1688万个,保证了海防林建设的顺利进行。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山东省海防林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
渤海湾一带林带缺口、断带,加上树种比较单一,砂岩岸基干林带的黑松和刺槐面积比例达90%以上,农田林网中杨树占85%以上,影响防护林的稳定性,潜伏着病虫害和火灾隐患。上个世纪50年代栽植的黑松、刺槐已进入衰老期,其防护功能不断下降。
有些地方在海防林内从事挖沙养殖、晒盐等非林业生产项目,使沿海防护林体系遭到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山东省非林业生产建设占用海防林林地近2万亩。
青岛市林业局局长王立志说,当前海防林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土地问题。目前土地被承包到户,国家严格控制。其次是投入大,每亩地的造林成本在1000元以上,而国家投入远远不够。据悉,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中近90%的生态防护林和全部商品林是靠地方和民间投资建设的。
此外,低效防护林改造、红树林引种驯化、困难立地造林、重大病虫害防治、滨海湿地恢复等方面的技术也有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