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8月6日消息: “一定要让家乡光秃秃的山绿起来!”怀揣着梦想,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陕北农民,创造出“公司+农户”绿化荒山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千余名农民加入到治理大山的行列,在绿化家乡的同时也使得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1987年,榆林市定边县农民杜芳秀承包了村上的几座荒山,夫妻俩把家搬到山上牧羊人废弃的窑洞中,迈开了治理荒山的第一步。到上世纪90年代初,杜芳秀已经把自己承包的2200多亩荒山全都种上了树。为筹集更多资金,杜芳秀和妻子到北京卖起了荞麦皮,在短短3年净赚了38万元!
1999年退耕还林后,杜芳秀在4年间承包荒山4万多亩,并说服乡亲一起植树种草。规模扩大后,杜芳秀成立了被称为“破窑公司”的“定边县秀海荒山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从村上承包荒山,农户以劳力入股,不负担任何费用,却能拿到全部收益的80%,农民的收入从退耕前的年收入不足千元迅速增长至上万元。现在已经有29个村1365户农户入股,目前“破窑公司”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5442.3亩。
杜芳秀表示,“我老了我的儿子会接着干,贫困山区的面貌一定会改变,荒山一定会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