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鼠害治理任重道远

2005年08月05日 15:57中国绿色时报王琳琳

    浙江园林网8月5日消息: 谁也没有想到,小小的老鼠能对生态产生如此大的破坏作用。近日记者在三江源看到的大面积裸露“秃斑地”和“黑土滩”却证明了这一点。据介绍,鼠害猖獗已使这里的不少牧民搬迁。

    随着草场退化和鼠类天敌被猎杀,高原鼠类大量繁殖,鼠害已严重威胁三江源区的生态平衡。

    恶性循环

    由于对草场生产力缺乏科学认识,盲目追求牲畜存栏数,三江源地区草场超载日益严重。草场被频繁啃食和过度践踏,使适口性强不耐践踏的禾草逐渐消失,杂草和劣质草增多,引起草场退化。杂草能为鼠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又利于躲避天敌,退化草场便成了高原鼠类繁衍生息的“天堂”。

    据介绍,高原鼠类挖掘能力很强,每只平均每年推至地面的土量达1000公斤,形成大批土丘。同时鼠类取食植物根系,破坏植被,造成大面积裸地,形成黑土型退化草地,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趋向荒漠化。

    有专家将这一演变过程总结为:过度放牧-草场退化-鼠害发生-荒漠化或沙化。

    调查显示,目前三江源区鼠害面积达812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8.1%,最多的地方每亩草地有200多个鼠洞。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久治和达日3县,鼠害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0%以上,绝大多数严重退化草场都因鼠害所致。

    多项治理

    “从人工捕鼠、投毒灭鼠到用激素破坏鼠类生殖能力再到招引天敌,这些年为治理鼠害我们想了不少办法。”青海省玛多县县委副书记才太告诉记者。

    三江源地区牧民早期主要采用投毒灭治法,灭治当年效果非常明显,但却造成二次、三次污染,出现牛、羊误食毒饵死亡现象,同时鼠类天敌老鹰、黄鼠狼等也因此锐减。

    近年来,除人工捕鼠、弓箭射杀等机械方法外,主要采用激素破坏鼠类繁殖和招引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立桩建招鹰架,禁止捕杀沙狐、黄鼠狼、猞猁等高原鼠类天敌。这些方法对一般退化草场效果不错,但对中度以上退化草场尤其是黑土型退化草场效果不明显。

    据介绍,由于草场承包到户,难以做到统一部署灭鼠,加上有些牧民因宗教信仰而对灭鼠积极性不高,灭鼠工作往往难以坚持下去。

    青海省林业局副局长郑杰说:“高原鼠兔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如果不连续灭鼠,5年后其种群数量不仅能够恢复,甚至还会超过原来水平。此外,局部地区控制了鼠害,邻近鼠害严重地区的害鼠将大量迁入,所以必须进行拉网式的治理。”

    有利契机

    “鼠害一直是我们很头痛的问题,《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强了我们治理鼠害的信心。”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毛育生说,《规划》明确指出,未来5年内将治理该区鼠害面积3100多万亩。

    据悉,鼠害防治已被列为今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实施的14个项目之一,近期将掀起大规模的集中灭鼠行动。

    “当然,鼠害的治理不是一两次集中行动就能完全解决的,必须长期不间断地巩固治理。”青海省林业局局长李三旦说。鼠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工程相结合。只有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水平得到提高,鼠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