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8月5日消息: 中国森林对话机制8月3日在北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当天召开的中国森林对话机制第一次研讨会上表示,这次研讨会是国家林业局同林业相关利益群体的对话,也是国内林业界的代表同国际机构专家的对话。
祝列克说,中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当前正处在破坏与治理相持的关键阶段。林业建设任重道远,在努力实现林业建设任务、进行林业改革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和林情,总结中国林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也要考虑世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历程,学习国外林业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各界、国际机构和有关团体等林业利益群体参与林业发展决策过程,为林业建设献计献策。这是国家林业局成立森林对话机制的目的。
祝列克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交流国内外林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中国林业发展同世界林业发展的差距,结合国际林业进程特别是政府间森林工作组和政府间森林论坛形成的行动建议,从政策层面,为未来中国林业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探讨如何加强国家林业局同国际机构、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如何完善森林对话机制,把我们的建议变为促进林业发展的实践活动。
祝列克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他表示,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林业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国家林业局将继续保持和加强同国际机构、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服务,为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主办。研讨会的主题为中国林业政策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会议围绕我国林业政策、野生动物保护、林产工业与贸易、森林资源管理、森林恢复、利益方合作关系和参与等议题进行对话交流。联合国森林论坛执行主任帕特萨瑞介绍了联合国森林论坛进展情况,日本海外林业咨询协会会长小泽普照出席开幕式。
据了解,从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到约翰内斯堡峰会,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广泛重视和提升,林业成为诸多国际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为解决全球环境、乡村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等诸多问题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过去的十几年中,国际社会对林业作用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林业作为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融入了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中,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未来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际林业发展进程中,各种类型的论坛特别是联合国森林论坛的作用日益明显。联合国森林论坛于2001年首次举行以来,论坛一直就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经营森林法律文书的有关内容进行讨论。过去4年中,各国经过4次会议协商,就森林定义、森林的经济要素、森林的社会和文化要素等多个问题的标准、术语达成共识。中国森林对话机制的成立及首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促进国际林业合作、完善森林对话机制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多个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驻华使馆、国际援助机构的代表和相关领域的中外专家共9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于8月4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