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8月3日消息: 2005年7月31日—8月1日,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何时珍副院长、聂祥永副总工专程到宿迁,就宿迁杨树产业发展、杨树造林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调研。
何院长一行考察了杨树林地套种蘑菇、微型林网、木材加工、杨树绿色通道等典型。宿迁市围绕“白天看不到村庄,夜晚看不到灯光”、“空中看宿迁,森林盖大地”的目标,坚持突出重点,提高标准,科学规划,合理栽植,切实做到应栽尽栽,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重点规划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绿色通道工程。以“完善提高,消灭空白”为指导思想,在国道、省道、县乡道、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两侧建设绿色通道,形成沿路宽幅林带。二是高标准农田林网工程。在全市农田基本建成一级、二级、三级林网的基础上,创造出网格面积不超过50亩的闭合微型林网,2003年启动,2004年全面建设,2005年全市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微型化。三是非耕地资源全覆盖绿化工程。对全市所有窑场、料场,坟地、墓地、陵园,渔塘、厂区,医院、学校,沟渠、路边,宅院、街区等各类非耕地资源,坚持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绿则绿,按照“无障碍、硬达标”的要求,调地植林,见缝插绿,实现林地、绿地、绿化的全覆盖。为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地抓好杨树栽植工作,2001年初,该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全面建设“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号召,并决定,从2001年开始,“十五”期间全市持续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同时把每年3月作为“春季绿化突击月”、11月作为“杨树秋栽突击月”、12月作为“挖树塘突击月”、8月作为“杨树病虫害防治突击月”。在此期间,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抓杨树产业,各级领导集中精力抓杨树产业,农村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抓杨树产业,力度不减,措施不变,要求不降。每年3月,所有市长、县(区)长、局长、镇长、村长都做一个月的绿化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沉到植树现场,检查树塘开挖标准及杨树栽植质量,有力地推进了植树造林工作的深入开展。除动员群众栽植外,市委、市政府还号召,全市每一名财政供养人员每年要向挂钩帮扶贫困户赠送一定数量的优质杨树苗,并帮助栽植到位,由市委组织部督查。仅此一项全市就新增植树量400万株。2001—2005年,该市每年植树都在3000万株以上。
宿迁市林业(园林)局局长骆敏及副局长刘学杰、周松林热情接待了何院长一行,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国洪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