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8月11日消息: 由于连年干旱少雨、过度放牧和农民围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国际重要湿地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严重“缩水”,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向海自然保护区与吉林省的莫莫格和黑龙江省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我国三大鹤类保护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向海保护区内有珍稀鸟类253种,仅鹤类就有6种,被称为“百鸟乐园”,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水禽鹤、鹳类。世界仅存1500多只丹顶鹤,其中60多只在这里栖息繁衍。向海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鹤类观赏区之一。
近年来,向海保护区周边生态不断恶化造成了水源缺乏,湿地面积萎缩。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原有的3.6万公顷湿地已萎缩到不足6000公顷,原有22个水泡子仅剩5个有水,其余17个全部干涸,原有2300公顷沼泽地也全部干涸,芦苇、蒲草等主要植被急剧退化。
向海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赵俊说,每年由自然河道进入向海湿地的水根本不够当年自然蒸发和渗漏,照现有的干旱状况来看,现有的地表水预计到明年年末将全部干枯。随着湿地环境的破坏,一些在此生存的珍稀鸟类也将无法繁衍生息,向海也将会慢慢变成沙海。
过度放牧加剧了向海湿地的生态恶化。到去年年末,保护区内牲畜数量已达30万头,是建区初期的6倍。牲畜啃食、践踏,加之严重的干旱,区内草原严重退化,很多珍稀鸟类在向海绝迹。
当地农民围垦湿地是破坏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了解,向海保护区内共有2万多人口,大部分以种植农作物为生,湿地遭到围垦。
今年吉林省普降大雨,向海湿地的紧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赵俊表示,向海湿地问题由来已久,降雨只能是暂时缓解,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多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