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建绿地美观又防汛 “麦莎”离去留下一串思考

2005年08月11日 10:50时代商报王术 张韵


    浙江园林网8月11日消息: 

    核心提示

  “麦莎”走了,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似乎已经忘了它曾气势汹汹地来过。

  8月10日下午2时许,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此次“麦莎”来访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

  “几天来,全省及沈阳上下众志成城,实现了准备早、应急好、损失少,这反映出沈阳城市抗灾能力的提高。但‘麦莎’也留给我们许多需要思考的东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减灾处处长艾义龙对记者说。“抗灾成功后主动寻找薄弱环节,对今后工作的帮助不亚于总结成功经验。”

  思考一:低洼地区避免大型建筑

  此次“麦莎”来访,最让辽宁省及沈阳市政府部门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危旧住房中生活的群众以及在危旧校舍中上课的学生。8月9日晚,沈阳市将在危旧住房中生活的1600户居民连夜转移。

  据介绍,这些危旧住房大多处于城市低洼地带,常常由于排水不畅、积水相互串通,而发生垮塌危险,危及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有关部门在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考虑避免在低洼区域建设学校、居民住宅等人群集中建筑。

  思考二:多建绿地既美观又防汛

  点缀在城市中间的一块块绿地,既是美化城市的“净化器”,还是保留雨水的“储存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专家因此建议城市内应该尽量实施绿地、树木等软覆盖,而不是大量使用地砖、沥青等硬覆盖设施。

  有关专家介绍说,利用低洼地、人行道和休闲区铺设草皮等透水材料,可增加城区地面渗透能力。通过增加贮水层、透水层等办法来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城市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对地下水补充的能力。

  思考三:逐渐提高预报预测精确度

  “麦莎”到来前,辽宁省及沈阳市多次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可当人们做好一切准备时,“麦莎”并没有如期而至,而是与我们“擦肩而过”。对此,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受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的影响,目前辽宁乃至全国的气象预报系统还不十分完善,只能预报而无法达到准确预测。

  “麦莎”8日下午2时进入渤海湾后,它的演变虽然一直被关注,但因资料缺乏,气象部门一直无法准确监测。当“麦莎”靠近大连以后,气象部门才监测到,此时它已经转变成低气压。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气象部门在前期预报中,多是从经验来考虑整个热带风暴过程的演变,但是对其路径和速度的预测方面还存在盲点。如何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将是气象部门在今后的灾害预警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思考四:采取措施变废为宝

  在“麦莎”到来前,沈阳除要求各地做好防灾准备外,还布置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多蓄水。因为沈阳是缺水城市,台风除了能引起建筑物及设施的破坏和倒塌,造成车辆的颠覆、失控、无法运行外,还会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刚刚完成的“沈阳水系环境规划”中,沈阳提出今后将建立污水雨水分流收集系统和分流排水系统,通过改造雨水收集系统,扩大收集范围。并将水系建设与绿化建设相融合,充分收集储存利用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