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8月1日消息: 7月3日,海南省“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行动”正式启动。生物入侵问题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7月14日,记者来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准备寻找一些外来有害生物的图片。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杂草研究室工作人员沈奕德说,出门随便就能看到20多种外来有害植物。果真,沿着校道走不上1000米,就可以看到飞机草、假臭草,还有马缨丹等,原来它们已经蔓延到了离我们这么近的地方。而仅是五六十年前,它们还只存在于南美、非洲、印度等地。
自然界的“恐怖分子”
只是随意一瞥,进入我们眼帘的外来有害生物就不少。据初步统计,海南省现已发现的外来有害生物多达160余种,其中80多种威胁着该省农作物,尤其严重的有椰心叶甲、美洲斑潜蝇、飞机草、假臭草、三裂蟛蜞菊、福寿螺等10多种。
这些入侵海南的外来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尚不能完全统计出来,目前能得出明确数字的,是2002年开始侵害海南的椰心叶甲。当年为了逃避检疫的手续及费用,椰心叶甲从两个酒瓶椰子上起飞,至今已使海南省超过180万株的棕榈科植物感染,每年带来苗木贸易、椰子产量减少、椰产品深加工、防治等各方面损失超过1.5亿元。专家们最乐观的预测,也要三五年后才能基本控制住椰心叶甲的虫害。
而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有400多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近10年间,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1到2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经济、生态等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其中11种主要危害农林作物的外来生物,每年造成的损失在570亿元以上。
专家表示,外来有害生物带来的最大、最隐蔽又最为持久的危害,还是对侵入地生态系统、环境的破坏。有资料显示,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中,约有35%-46%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
外来入侵物种本身就具有生长快、抗病性强等特点,到了入侵地,逃避了天敌的制约,会让它们在攻击遗传优势不断消减的本地种时更加疯狂。譬如水葫芦,若不及时清理,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除堵塞航道外,还会严重降低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本地水生动植物死亡。而大量的水葫芦植株死亡后,又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沼泽化,有的因此而被废弃使用,由此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变化,并加剧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
脆弱的海岛
专家介绍说,海南省是个地处热带的岛屿省份,陆地面积少,环境容量小,由于与大陆隔绝,成为独立的地理单元,造就了该省特有物种独特集合的发展,一方面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海岛生物较少应对竞争环境,形成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造成的生态危害,在该省愈加突出。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海南还没开展过外来入侵种到底如何影响本地原生种生存的专项调查。但去秋今春,海南省国家I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遭遇饥荒的生死劫难,就与外来有害植物飞机草的肆虐有直接关系。
坡鹿所在的大田保护区,由于承载过量的动物,植被状况持续恶化,当初作为绿肥引入的飞机草,在海南因为没有以其为寄主的昆虫,乘机抢占空间,在保护区内形成单种优势群落,使区内草本植物由30年前的200多种,降为现在的8种,极大加剧了坡鹿的生存危机。
在世界热带岛屿中,一个非常典型的外来入侵生物例子是棕树蛇,它是被IUCN列为世界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据资料称,棕树蛇原分布于从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所罗门群岛的岛屿和澳大利亚的北部。这种树蛇没有锋利的牙齿,没有致命的毒素,看起来几乎完全是无害的,唯一的特点是爬树水平比较高。
1950年左右,棕树蛇经军事运输由新几内亚意外引入关岛后,至今已至少让当地3/4的森林鸟类种类灭绝,半数的蜥蜴,相当数量的蝙蝠濒临灭绝。现在棕树蛇仍然保持着当地物种第一杀手的显赫地位。由于棕树蛇在电线上爬行会导致线路短路,关岛每年因此的损失也有百万美元之多。
专家表示,外来生物达到有害的程度,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譬如外来有害植物,大多是喜阳植物,在森林植被好的环境中,或精耕细作的农田,它们根本就难以立足。但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森林里开了越来越多的林窗,农村越来越多的抛荒地,这就为有害植物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
日益严重的外来生物危害,不仅是人类盲目引种的后果,更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行为的警告和惩罚。保持生物多样性,提高我们生态环境的“抵抗力”,是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根本的策略。
难以承受的防治成本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王祝年说,很多外来有害植物长在荒地或没有很好利用起来的土地上,纵观物理、化学、生物乃至综合等多种防治方法,也并不是简单的人多力量大就能解决问题的。
物理防治是指组织人力,使用机械和工具,进行砍伐、铲割、打捞等。但外来物种,多数都是生命力顽强才泛滥成灾的,这些入侵的有害植物,或根系发达,或种子散播快,一般的物理防治很难清除。
化学防治,指施用除草剂等化学药剂,使有害生物在短期内死亡。这些化学药剂,会除掉外来有害物种,但对本地或有用的物种往往也有很大危害。同时化学药剂的难分解性,也会长期残存在土壤里,造成土壤被污染和破坏。
释放专食性天敌,如昆虫、细菌等,对有害生物进行长期、更为彻底的控制,这样的生物防治是比较好的选择,但王祝年提醒,针对大量外来入侵的草本植物,专食性天敌昆虫等是很难找的,生物防治的可操作范围不大。
有种观点认为,入侵的外来生物,特别是外来植物,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曾被作为观赏植物和饲料作物被引进的水葫芦,紫色花穗硕大美丽,植株根部能吸附重金属离子,可用于净化水质;植株体内含有一定的养分,可用做畜禽饲料;还可造纸、生产沼气、制肥等等。专门研究杂草的沈奕德介绍说,很多外来植物都有药用价值,飞机草在《海南植物志》中的简介称,全草入药,治小伤口出血、无名肿毒等。马缨丹则能清热解毒,对咽喉的疾病尤其有特效。
能否把泛滥的外来植物,当作生物资源加以利用?国家和省从事外来有害生物管理的人士均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突破。同时兼任热农院校南药研究中心主任的王祝年也表示,尽管外来植物大多都有药用价值,但要把它们利用起来,就要考虑产出效益和投入科研成本的比率问题。以当前的科技、生产水平来看,这是不可行的。
难治难用,使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形成入侵、扩散局面,要清除的综合成本是整个国家和社会都难以承受的。
每周截获危险外来生物
上月初的一天,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口港办事处两名工作人员,对刚抵港的一艘越南籍货船进行常规的锚地整船检查时,就截获了一批椰类害虫。
货船主人首次从越南进了一批价格非常低廉的椰产品,准备销到海南。检疫人员打开这些椰产品的包装袋时,只见众多小黑虫,像撒在里面的芝麻,正急急的爬来爬去。经清点,携带的害虫有国家三类危险性生物四纹豆象等共六七种之多。由于害虫有行动能力,为防止它们进入船舱其它位置,并通过黏附在其它货物上进入海南省,海口港决定对此货船及货物进行药物熏蒸处理。3个工作日后,害虫清除干净了的货船才被批准抵岸。
记者从检验检疫部门了解到,海南省几乎每周都能截获到危险性外来生物。近年来,海南检验检疫局在出入境口岸每年截获的外来有害生物都有100多种,400多批次,2004年截获有害生物有147种,436批次,今年截至目前,已截获有害生物128种,336批次。这其中,有10%是危害性大的国家一类、二类危险性外来生物。随着我国加入WTO,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进出口货物数量基数增大,外来有害生物进入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处处长李继勇介绍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渠道大致有三种:人为有意的;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无意带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