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恢复的世界样板

2005年07月29日 13:39中国绿色时报杜艳玲

    浙江园林网7月29日消息: 由大卫·拉姆和唐·吉尔默合著的《退化森林的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一书最近出版中文版本。书中提出了一些针对大面积退化森林的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方法,列举了世界许多地方退化森林成功恢复的例子,为中国进行退化森林的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加拿大温带森林的恢复
    
    森林恢复最早的例子之一是在1886年加拿大东部实施的落叶硬阔叶林区的森林恢复。恢复地块是一个古老的石砾坑,通过人工造林,可以使退化地快速而有效地恢复为森林。他们当时选择了14种树木以混交的形式栽植在这个地块,这些树种既有当地的落叶硬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也有几个外来树种(挪威槭,欧洲白蜡树、落叶松、云杉、黑松和椴树)。这14个树种的2300株树苗以行间距2.5米成行栽植。除了一些早期的修剪之外,没有任何立地管理措施。最近的天然林距恢复地500米远。到了1930年,森林的郁闭度已达到0.85,其中针叶树的覆盖度为31%。而到了1993年,郁闭度上升到0.95,但是针叶树的覆盖度降低到只有5%。这个地块的森林在当时已有107年的历史,胸径30厘米以上的树有220株。原来种植的14个乔木树种中,保留下来的有10种。同时,在林下也出现了36种木本和草本植物,其中的大多数可以进行繁殖。部分林冠层树种可以进行自然更新,并在林下出现了幼苗,但云杉、落叶松和松属树种没有幼苗。研究显示,黑胡桃(本地种)和挪威槭(外来种)将形成优势种,针叶树似乎都缺乏自然更新。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替,恢复地已形成了一定的群落结构,正朝着与安大略省南部的天然林的群落结构和外貌相似的森林方向发展。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即使投入不大也能实现高质量的森林恢复。
    
    尼泊尔的社区森林恢复
    
    在位于加德满都东北的尼泊尔中部山区,有一个叫巴德斯的村落。在一次对村民进行的关于当地森林减少和退化的调查中,研究人员识别出了3个独立的乡土森林管理系统。其中一个管理系统主要针对沟谷两边坡上的天然林。这两块天然林从1981年到1986年由当地社区管理。尽管这块土地法律上的管理者是当地政府的林业部门,但事实上,当地社区管理和控制这些森林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作为社区的公共资产。
    
    当地信息提供者说,大约在1981年,由于这两块林地森林退化,林产品已经很少,因此社区中利用这两块森林的每个家庭出资1卢比或2卢比,雇用了一名护林员来看护森林,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来对森林进行管理。由此,该乡土管理系统有两个正式的组织要素:各户集资支付工资的护林员和一个管理委员会。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保护,使退化的森林得到更新。为此,他们制定了一些管理措施。如: 可以收集树枝、草和饲料,但是砍树必须得到村领导(也是用户小组的成员)的批准;在草本和树苗更新的关键时期 ,不允许割青草;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小孩割青草,防止因没经验可能割掉树苗和种植的草。在这样的管理下,村民们只允许有对森林更新过程没有妨碍的利用形式和强度。目前,河谷两面阔叶林生长旺盛,替代了原来的低矮灌木林。
    
    巴西在开矿地上进行的最大多样化造林
    
    特洛门比特斯是个大型的露天矾土矿,所处的区域为赤道附近受人类干扰相对较少的润湿常绿森林区。在采矿的同时,当地启动了一个造林项目来最大限度地恢复原生森林植被。在过去15年中,每年都要在开过矿的土地上人工造林100公顷。
    
    造林的方法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平整开矿地,并且把表土替换成15厘米厚的熟土。这些熟土是在采矿之前,从采矿地移走并堆积起来的表土;其次,按90厘米深度挖沟(行距1米);第三,以2米株距沿深沟种树(2500株/公顷),种植方式可以使用直播、萌生苗或营养袋栽植。该项目对160种乡土树种的适应性进行了试验,对其中70多种树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植,这些树都采自附近的天然林。
    
    10多年以后,多数地段的乔木和灌木树种比开始种植时要多得多,原因是在表土中包含的其他种子逐渐萌发,或者从周围森林中有其他物种扩散进入了恢复地。在靠近成片天然林的地方,这些新定居物种的密度很大,直到距离老天然林640米处,物种扩散的现象仍然十分明显。
    
    该项目对不同恢复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不同的方法物种汇聚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混交处理的物种多样性不仅高于自然更新方法,也高于商用材的混交试验。如果有充足的资金,且附近有天然林,就可以较快地使退化热带森林的动植物多样性得到一定的恢复,但类似原始林的结构和空间的复杂性的恢复必须经历更多的时间。
    
    日本对受污染山林的恢复
    
    足尾市铜矿位于枥木地区的山坡上。由于冶炼中产生的工业污染和砍伐木材作为精炼的燃料,周围山上的森林遭到了破坏。许多山坡由于大量表土流失已变得光秃秃的了。
    
    铜矿停产以后,政府决定重建这一地区的天然林。工人们将稻草、土、肥料与草种和树种混合在一起,包上报纸,并压成块,制成“营养袋”。工人们将这些“营养袋”背到山上,放在沿着等高线挖好的沟里,来年春天,当草开始发芽并深入土壤后,再栽植豆科树种的树苗或黑松的树苗。采用这种方法,5~10年后,这些树生长很好。但这个技术不是在所有地块上都适用,于是有了第二种方法:使用能够容纳更多土壤的大“营养袋”。这种“营养袋”用薄纱口袋填充土壤、种子和肥料,重3.6公斤。同样用人工搬运到山上,按每间隔1米放置在等高线沟中,并用“U”形铁箍固定。两种方法都很成功,但都很费劳力,且在陡坡上和距离较远的地方难于采用。第三种方法是将草种、树种和肥料混合并保存在沥青乳液中,然后从直升机上喷洒。
    
    通过这样处理的地方已经形成大面积的森林。反之,没有进行这种处理的山坡仍然没有森林。多年来,已经使用的草种有多种,使用的树种也多达27个,并且密度达到每公顷5000~7000株树。早期栽植的树现在已达到10米高,而且野生动物也重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