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湿地 两种境遇:盘锦市营口市湿地喜忧参半

2005年07月29日 11:21中国绿色时报陈永生 王海涛 苑铁军

    浙江园林网7月29日消息: 

双台河口湿地景观陈永生摄


    同属滨海湿地,同处辽河入海口,地理接壤的辽宁省盘锦市和营口市湿地的命运却迥然不同。

    盘锦的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眼望去,是处于自然状态的接天的芦苇草甸和沼泽,其间鸥鸟低翔。营口生长着沼泽生物群落的湿地已消失殆尽,所剩湿地只有城区以南的滩涂、荒水、河流、盐田和东北部的稻田,满是“人工”的痕迹。

    双台河口湿地有机构有人员,实施着有效的管理。而营口虽然在2001年成立了市级辽河口自然保护区,迄今却既无机构又无人员更无投资,保护区形成虚设。

    辽宁省林业厅厅长王文权说:“辽宁在海防林建设中忽视了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村(屯)乡(镇)的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使海防林建设体系不完善,湿地破坏较严重。”

    建设绿色海疆,盘锦、营口湿地的不同命运引人关注。

    营口湿地名实难符

    营口有六大水系、96公里海岸线,城市最低海拔只有0.8米,整座城市依托湿地而建。营口市林业局的同志说,营口城市面积扩大多少,周围的湿地也就减少了多少。1730年,营口开始修建盐池。现在,全市有盐池30万亩、水田23万亩,沿海养殖池接连不断,大面积滨海沼泽湿地改变了原始状态。

    现实的情况是,全市98万亩湿地,没有1亩隶属林业系统管理。盐田使用权归营口市盐业集团,海域和滩涂使用权归海洋渔业部门,城市周边的苇田使用管理权归城建、城管多个部门,河道及荒水归水利部门管理,水田归各行政区域管辖。

    营口市林业局副局长赵德辉很“理解”地说:“都有人管,还管的真不错。”

    在营口湿地范围内,真正归林业系统管的,只有南迁北往的野生动物。几年来,林业系统共销毁捕鸟网具120多片,放飞野鸟3600多只,救助大天鹅等鸟类98只。

    湿地和湿地保护在营口缺乏应有的重视。营口市林业局野保站站长李辉说:“我们去搞湿地资源调查,别人都不配合。”林业部门提出在稻田和渠道建林网,农民因担心树木胁地而不领情。林业部门规定,树栽在谁的地边就归谁,可农民说:“我知道15年后树木成材时什么样?”勉强栽下的树,也被农民偷偷提壶开水浇在根部烫死。

    2001年,营口成立了涵盖全市98万亩湿地的市级辽河口自然保护区,迄今一无机构二无人员。林业局野保站分管全市湿地保护工作,5个人每年只有4.5万元事业费。野保站还加挂了林业站、技术推广站和育林基金征收站的牌子。

    营口城南有一片3000亩左右的芦苇荡,这是全市仅剩的天然芦苇湿地。李辉说:“拥有这块湿地的老边区政府已有把它开发成水田或是虾池的计划。”

    对营口湿地来说,惟一的好消息是,去年春天,市长办公会决定,出资50万元回购养殖户的12个虾池,用三五年时间,在辽河口的永远角建成5000亩左右的芦苇沼泽湿地公园。

    盘锦湿地芦苇接天

    乘车穿行在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线所及,尽是苇荡草甸和沼泽。登上保护区新建的瞭望塔,但见四周芦苇丛簇、水巷回环。

    双台河口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滨海湿地生态为主的多功能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处处长王立峰说,保护区总面积192万亩,占盘锦市总面积的1/4还多,堪称辽河三角洲的精髓。

    1985年,盘锦成立市级双台河口水禽自然保护区,次年晋升为省级,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去年被国际湿地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双台河口湿地成了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保护区分布着259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二级保护鸟类28种,每年来栖息繁殖的涉禽和雁鸭类水禽都有数十万只。

    据测算,双台河口保护区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达2.88亿元,生态服务价值高达45.55亿元。有了它滞洪蓄水、防盐排碱,才有了身后几百万亩水田、盘锦市乃至辽河油田的安澜。

    双台河口保护区在成立之初同样“地无一垄”,可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盘锦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3年间,保护区人员编制从5人增加到25人。1994年,盘锦市政府出台了《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内乱采乱捕活动的通告》。1995年,盘锦市政府批准,无偿划拨保护区使用土地5万余亩。1996年初,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保护区治安警察大队。2000年,盘锦市政府又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在资金方面,市政府不仅全额划拨人员经费,每年核拨防火、救护、巡护等专项资金50万元~70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大力支持。

    目前,保护区年产50万吨芦苇,区内生活着8万人,500多亩的盘锦市蟹苗繁育场也建在保护区内,还有一些虾池,都是保护区建设之前形成的。王立峰说:“我们允许他们继续存在,但不能改变用途、扩大规模。”

    历史并没有成为保护区建设的障碍,保护区社区共建取得了积极进展。保护区与东郭苇场经警共建了联防组织,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东郭苇场则把南小河3900亩的管理权交给东郭管理站,以利于保护黑嘴鸥繁殖地。

    目前,保护区建设一期工程已投入400万元,正在进行的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158万元。除瞭望塔外,改电、通路、管理站用房等项目都在紧张施工中。

    湿地保护亟须立法

    营口市林业局副局长赵德辉说:“有了法有了人,湿地保护就好办了。”他还说,《湿地公约》只告诉你湿地的概念,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止开垦、占用湿地的行为就难以开展。

    盘锦市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迟功德说:“1996年出台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在湿地保护上太苍白了,连湿地的字样都没有,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法或是自然保护区法乃是当务之急。”

    盘锦的同志提到,双台河口保护区涉及浅海海域3万公顷,可海洋渔业部门根本不承认。去年,《海域使用法》出台,辽宁省海洋渔业厅要求各地尽快把浅海海域使用权批出去,把海域使用金收上来,还对盘锦的无动于衷提出了批评。

    目前,盘锦市人大常委会正和林业系统联合调研,准备出台湿地管理办法。来自辽宁省林业厅的消息说,原定年内出台的《辽宁省湿地管理条例》因种种原因难以如期出台。

    相关链接:辽宁已建湿地类型保护区23处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标准,辽宁湿地划为五大类11种类型,总面积121.96万公顷(不含水稻田)。辽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鸟260多种,鱼320多种,游泳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近千种,高等植物474种。在众多的湿地生物种群中,有斑海豹、江豚、丹顶鹤、灰鹤、大天鹅、黑嘴鸥、斑背大尾莺等珍稀鸟类在辽宁湿地繁殖、栖息或迁徙途中停歇。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野大豆、华北动物区系的代表动物金线蛙均在辽宁湿地中发现。

    目前,辽宁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3处,总面积42.44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34.7%,其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双台河口和鸭绿江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东北亚涉禽迁徙网络自然保护区,双台河口还被列为国际鹤类迁徙网络自然保护区。

    2002年,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通知》,由省林业厅牵头,协调发改委、环保、水利、海洋渔业等部门,编制了《辽宁省湿地保护规划》,现正在修改和完善。丹东市和盘锦市还组织编制了退耕还湿地2800公顷的规划。

    由辽宁省人大制定的《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在做颁布前的最后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