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故居花园开始大修 将恢复清末时期面貌
2005年07月29日 09:34新京报蒋彦鑫
浙江园林网7月29日消息:

左宗棠故居花园部分(西堂子胡同35号),工人正在准备开工修缮。本报记者浦峰摄
位于王府井大街西堂子胡同的左宗棠故居花园部分的修缮开工仪式昨日举行。这是北京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以来的首个四合院修缮项目,该工程投资427万元,预计明年5月竣工。大修之后,院落将恢复清末时期的面貌。
大修将拆除所有私搭建筑
西堂子胡同25—37号院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清末名臣左宗棠的宅院。
昨日开工修缮的是35号院,是左宗棠宅的花园部分。该部分占地1906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共59间房屋和19间回廊。
1936年,该处由基督教女青年会集资购买。由于历史原因,该房产一度被作为民房使用,院内私搭乱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去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腾退了居民。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院落除残留在院中的部分假山石和游廊结构,大部分建筑被居民的私搭乱建所覆盖,几乎看不出花园的原貌。许多墙壁的墙皮脱落,裸露出里面的灰色墙砖。一些木质门柱也被严重蛀蚀,部分屋顶已经长满一尺来高的荒草。
施工单位项目部的工程师薛晓山介绍,此次将对35号院院内的59间房屋和19间回廊全面大修,拆除所有私搭建筑。整个工程完工后,35号院将恢复清末的面貌。此外,33号院的大殿和整个院落的门楼也将重新修缮。
木椽拆下后编号“物归原位”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此次大修采用传统工艺。
对于私搭乱建的房屋,将进行全部拆除,并根据历史记载,按原貌重新修复;在局部维修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瓦和木椽都要拆下来,根据毁损程度的不同,保存完好的继续使用,已经破损的则换上新的补上。
因为工程比较大,且涉及的都是文物,在拆除过程中,施工方将特别小心。对于拆下来的瓦和木椽,将一一进行编号,从而在修复过程中,使其“物归原位”。
梁架将重绘清朝旋子彩画
作为古建的装饰保护措施,彩画一直是修缮中的重头。薛晓山工程师介绍,所有建筑的油漆彩绘将重新绘制,以恢复原来的颜色。记者看到,房屋的彩绘部分,多数已经剥离脱落,各种红、蓝的彩绘已经所剩无几。薛晓山表示,不管是原有的门柱,还是新加的材料,只要需要彩绘的地方,都将重新统一进行绘画。为了体现其传统风貌,他们将请国内著名的专家“执笔”。
据介绍,目前已经确定,梁架等大木的彩绘采用旋子彩画,通过地仗、上漆等过程,恢复原貌。旋子彩画是清朝开始沿袭,一度在衙门里大面积使用。
规划将恢复回廊原有格局
据介绍,左宗棠故居是由多组院落构成的中型四合院建筑群,院落中间穿插有长廊、假山、花园等,部分地方还留有清式楠木雕花隔断,精巧别致。花园原本有着小桥流水、抄手游廊,颇具景观。
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院落的园林规划已经做完。在对建筑的修复过程中,现有的古树维持原貌,一些杂树杂草则可能清除。各种曲折宛转的回廊也将按照原有格局,全部恢复。
此外,修复之后的房屋继续归基督教女青年会使用,院内还将增加一些生活需要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