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7月28日消息: 占有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云南花卉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正在接受一场“反盗版”的洗礼。
在昆明的花农中有位能干的“大姐大”杨智华,20年前从挑着担子上街卖花起家,一路走到了云南花卉知名企业总经理的位置上。99年她的公司从荷兰引进了优质康乃馨种苗,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知识,多繁殖了几倍的数量出售,这样一来降低了农民购买种苗的成本,增加了卖花的利润,一时间生意格外兴隆。
昆明满天星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智华:那时侯农民都骑着三轮摩托车来买种苗,把院子和道路都塞得满满的。我们公司的人白天晚上忙得根本没法睡觉。
就在杨智华春风得意的时候,在沈阳经营花卉内销生意多年的杨玉勇,来昆明做玫瑰花出口。他了解到知识产权在国际花卉市场上的重要性,下了狠心:一开始就要守规矩。
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玉勇:我一咬牙跟法国公司签协议,每年付给他们60万种苗专利费,我们公司连着三年几乎没有赢利,很多同行都笑话我,说我杨玉勇的头大到过城门都会挂到耳朵。
正当杨玉勇为他的玫瑰花在国际市场苦苦打拼开始有了眉目的时候,“花卉知识产权”这个陌生的名字终于让杨智华和她的花农们经历了一个“落花时节”。
昆明满天星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智华:2002年荷兰种苗公司到昆明要我带他们看一下云南的花卉市场,我就带他们到斗南这里,当时候我心里还挺得意的,看我们的市场多红火啊,可是荷兰人问我们,卖给我们的种苗只有那么一点点,怎么能繁殖出这么多花来呢?我一下子被问住了。(荷兰人)回去以后他们就对我们的种苗进行了限制。
荷兰公司大幅提高了向中国出口种苗的数量标准,杨智华公司的资金一下子无法承受,种苗生意迅速萎缩。地里的花一转眼成了“盗版”,外商纷纷对云南的花卉进口采取了限制。
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和葵:当初是借船出海,用的几乎全是国外的技术、设备和种苗。当初主要是卖国内,也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但随着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人家就要限制你了。
许多和杨智华一样的花卉经营者一下子欲哭无泪,而经过几年“卧薪尝胆”的杨玉勇却由于正规经营良好合作,公司已经在外商的协助下开始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了。
记者:这就是杨月季公司在2003年研发出的玫瑰新品种——“冰清”。它是我国大宗商品花卉中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目前云南省已经有26种花卉申报了国家专利,这意味着以后国外要是想种我们的这些花啊,还要给我们交纳种苗专利费。
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玉勇:所以我说这个规矩讲的还是值的,这几年正规的合作,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栽培技术,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格,花卖到哪里都畅通无阻,而且在研发新品种上起码提前了十年。
一个是有名份的玫瑰,一个是曾经盗版的康乃馨,两种鲜花的不同命运让杨智华和斗南的花农们如梦方醒。
花农李勇:现在买正规的种苗虽然贵了些,但质量好,种的花卖到国外,赚得更多啦。
杨智华的康乃馨生意也开始重振旗鼓,她正在和韩国等公司洽谈合作,把种苗经营重新规范化地做起来。
昆明满天星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智华:公司这几年的逐步规范发展,国外的定单越来越多了。
今年一季度,云南花卉出口量达到1023吨,出口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1%。
心语---杨月季园艺公司董事长杨玉勇说:企业搞研发,花农来种植,国外这样做,我们也可以。
直言---云南省花产联秘书长和葵说:最重要的是自主研发,推动产业升级。
感述---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小节认为:花虽相似,命运不同,遵循规则,才能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