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雅典娜”
浙江园林网7月27日消息:家住泡崖五区的周先生反映,他所住小区的欣乐公园里的16座西方著名神像雕塑各有不同程度的残缺,十分不美观。其中“雅典娜”左臂所持长矛不翼而飞,右臂被折断,样子颇似断臂“维纳斯”。由于修复成本太高,加之缺乏专业人员,雕像破损两年来一直未能修复。据了解,像周先生一样对所谓的“垃圾雕塑”不满的市民并不在少数。
据了解,国内一些城市在确定重要城市雕塑方案时,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备选方案,经过调查统计后,采纳大多数公众意见作为最终方案。市政协委员王伟程认为,我市雕塑建设应体现大连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精神,应建立劣质雕塑的淘汰制度,对特别重大的雕塑设计将采用专家公开评审和群众公开投票相结合的办法,力争推出专家认可、群众满意的作品。市政协委员王渡建议,小区内的雕塑也应建立淘汰机制,以此促进修整、拆除残缺或造型拙劣的作品。艺术性和群众性应达到平衡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邓威认为,城市雕塑属于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应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特定的内涵。它牵涉到规划、城建、园林等多个部门,并与材料、资金、环境等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社会上一些艺术性低下、做工粗糙的“垃圾雕塑”,其成因大多与创作人员缺少专业素质有关。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应具有艺术性和公共性双重特性,城市雕塑既要有较高的艺术前瞻性,引导大众的审美取向,又不能脱离或超越大众的审美标准,要尽可能使艺术高雅性与群众审美水平达到平衡。
邓威认为,提升城市的环境,美化市民生存空间是城市雕塑的重要目的,市民当然有发言权。面对群众的呼声,主管单位理应有所作为。但是,由于大众审美具有多样性及参差性,如何采用市民投票的方式进行末位淘汰还应进一步探讨。保证城市雕塑的高品质,可成立有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在设计、施工、保护、维修上严格把关。扩大群众参与是必然趋势据市城建局城市雕塑管理部门介绍,我市对城市雕塑由各区市县相关城建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市城建局主要对城市雕塑的方案设计上在宏观上进行审查,并对全市的城市雕塑进行监督以及不定期的普查,指导属地管理部门对未申报或不合乎要求的“垃圾雕塑”进行清理。如我市某小区一个以中国地图为主题的雕塑未能将我国南沙群岛包含在内,被要求立即整改或清除。
市城建局城市雕塑管理部门表示,由于雕塑的专业性很强,我市重要雕塑的设计一般聘请国内及我市著名专家,由相关领导把关,人大常委会、政协提出意见及公众参加等多种形式共同参与完成,并表示今后将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市民意见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公众的参与程度。对新建雕塑将依据即将出台的新修订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在设计和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资质上作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城市雕塑的质量。针对目前我市小区内部的园林小品及城乡接合部还有一些不符合要求雕塑,市城建局表示,下一步将重点针对该问题进行检查,督促取缔不合乎标准的“垃圾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