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7月27日消息: 关于新村河边街10号“府河·月楿俊苑”建设现场内两棵受挂牌保护的银杏树遭遇“截肢”的报道引起关注,记者再次采访了成都市园林管理局有关人士,他们表示在现实中还有多种人为情况可能对古树名木构成威胁,而这些情况本是可以避免的。园林局人士呼吁:成都市的古树名木并不多,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些古树名木,只有全民全社会都加强了保护意识,才能使这些珍贵的“邻居”与我们长期共存,使我们的城市环境变得更美好。
存量有限逐年减少
昨日下午,记者到成都市园林管理局绿化办公室了解到,成都市的名木古树资源并不丰富,存量有限。
专门负责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谢开明说,从种类上看,成都市现有的古树名木种类还是比较多,包括市民常见的香樟树、银杏树、皂荚树等,也包括红豆树、楠木树等市民较少了解的古树名木,一共有40多个种类。
“但从总量上来说,成都市的古树名木并不多。”谢开明说,目前成都市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总量是2042株,而这2042株还包括了各区(如温江区)的总量,实际上目前成都市区范围内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仅有1562株。“从全国来看,成都的古树名木存量只算中等,并不是很充裕。”谢开明说,就是这些有限的古树名木,由于自然原因等因素也在逐年减少。
昨日,通过查询,园林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新村河边街内共有4棵挂牌保护树木,其中本报报道涉及的是编号0530、0531的银杏,另外还有编号0529的银杏和编号0351的香樟。
规划人员曾到现场
就新村河边街10号“府河·月楿俊苑”新建商住楼距离两棵挂牌保护的银杏树不到两米,对银杏树的保护造成了严重损害的现状,昨日记者再次赶到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希望了解当初的规划审批情况。
记者一到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办公室,前日曾与记者见面的办公室副主任黄钦沛马上就询问记者需要采访的内容,随即帮助记者查找相关资料。而后又告诉记者按照属地原则,记者到成都市规划管理局金牛分局可以找到当时具体办理人员了解情况,并给记者提供了金牛分局的联系电话和地址。
“当时负责办理的是颜铭,他已经离开这里了……”记者赶到金牛分局后,正要外出办事的分局领导方红对记者说,并安排其他人员告诉了严铭的联系电话。
记者联系上了严铭。他称,按照规程,他到过新村河边街10号现场,对现场进行了测量。但当记者问他是否发现现场挂牌保护的银杏时,他表示那应该是园林绿化部门的保护责任。而当记者转告他说园林部门说曾把古树名木的资料移交给规划局时,他表示没看到过这样的资料。
彻底调查需上级来
就新村河边街两棵挂牌保护的银杏树与在建商住楼的距离明显不符合《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并遭受严重损害的情况,记者向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了反映。
该局办公室人员带领记者到执法局指挥中心将情况向值班人员作了介绍,按属地原则,值班人员随即打电话向金牛分局通知了此事,请金牛分局调查情况。
昨日下午,记者接到执法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电话说,由于新村河边街10号“府河·月楿俊苑”的修建和里面的古树修枝都有相关许可,不能算违法,所以无法查处。电话中,工作人员建议说,涉及园林、规划两个单位的情况,应向其各自的上级或市政府反映。
对话
据绿化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本培介绍,目前古树名木实际上正在遭遇多种形式的破坏威胁,而实际上很多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就此,记者与王本培及专门负责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谢开明进行了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目前在你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对古树名木有哪些形式的破坏威胁呢?
谢开明(以下简称谢):就拿道路建设、水环境改造等工程活动来说,比如前段时间大学路上两棵挂牌保护的银杏树(本报曾作报道),跟新村河边街10号那两棵是差不多粗的,工程施工的人上午来咨询我,我下午马上去看,结果发现开挖的地方距离树干只有几十厘米,整个根系都暴露出来了,受伤也很明显。可以确定的是,虽然他们跑来咨询,但他们是在来咨询前就动手挖了,估计是挖了又感到有点心虚,才又跑来问———但这时候对古树的破坏已经造成了。
记:这种工程建设比较多,涉及有古树的时候正确的处理办法应该怎样?
王本培(以下简称王):造成损害的原因可能是施工方有工期压力。但实际上可以避免,那就是提前咨询园林管理部门。毕竟从一个工程的决策到立项到招投标再到具体施工,周期是比较长的。如果提前打个招呼,园林局到现场看了,可以提出保护意见,如果确实工程重大,不能避开古树,园林局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按照树木的生长规律选择恰当的时期进行移植保护。
谢:另外就是在统一拆迁、土地出让中,很多都提出要净地出让,地面建筑包括树木都要求统统排除,这对古树也是不利的。可能一些开发商觉得古树的位置不好,让他们不好安排将来开发的房屋的布局。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接手土地时,开发商要求地面上一棵树都没有,等房子修好了,却又花钱去买树子来栽。
记:还有没有什么突出的情况呢?
谢:管护责任不到位也很突出。按照保护条例的要求,我们都与古树名木的责任单位签订了管护责任书,但实际上发现大家的保护意识不强,一种是无论古树有什么问题,一律都找我们,他们自己有能力也不肯尽责。但来找我们还是好的,至少我们可以及时前去采取保护措施,另一种更不好的就是古树出现了问题如病虫害也不说,置之不理,等我们发现了有时候施救都来不及了,就可能死掉。
记:你发现古树濒临危机甚至死掉,你感受如何?
谢:很难过,毕竟太少了,太有限了,死一棵就少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