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7月26日消息: 每次风雨交加后,望着躺倒在路边的树枝、树干,人们都会以为是大风惹的祸,而植物保护专家对此纠正说,其实主要的幕后黑手是美国白蛾等蛀干害虫。近日,记者从沈阳市植物保护部门获悉,沈阳正在推广采用释放天敌昆虫的方法来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这种“以螨治螨”的生物防治方法不但有利于都市的环保,而且在昆虫形成种群后,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1.5万件“生物武器”投入战斗
据沈阳市植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防治中的主要武器是一种被称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蜂,它是美国白蛾等中、小型鳞翅目园林害虫的天敌昆虫,体长约一毫米左右,飞行能力不强。植保人员通过生物技术,生产大量含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蛹,并将其挂在树上。寄生蜂随即在蛹内产卵,每头能产卵几十至一百多粒,卵化成小蜂后,就飞出来找害虫,并钻到成熟幼虫的体内,同时向该幼虫体内注射一种激素类物质,促使其提前结茧化蛹,从而使飞蛾无法形成,而寄生蜂却又进入了下一个生活史。依靠这种不断的重复寄生,害虫将可以被消灭掉。
截至目前,用于今年全市病虫害防治的首批寄生蛹生产了2.07万个,其中1.5万个无偿发至市内各区、各绿化单位,并已于7月25日前全部释放,其余用于第二批寄生蛹的繁殖。
生物植保更有利于环保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城市植物防御病虫害方面,仍然以喷洒农药或杀虫剂为主要手段。这种常规的化学防治办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喷洒出去的化学药品既污染环境,也会伤及其他有益的花卉、鸟类和昆虫,甚至是在公园里游玩的人和宠物,而且过不了几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了,还会卷土重来。因此,采用生物防治有利于环保,也是国家最提倡的解决城市植物病虫害问题的主要方法,目前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也已开始实行。
记者了解到,沈阳市苏家屯地区的许多植被在2000年以前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杨树、榆树等树木上的叶片曾一度被虫吃光。此后4年间,有关部门不断释放寄生蜂,期间不使用任何农药,从2004年开始,由于寄生蜂已经形成种群,树木上的美国白蛾等害虫基本上绝迹,达到了非常好的防治效果。植保人员对此表示,由于该地区已经具备了一支对付外来“侵略者”的“生物快速反应部队”,他们可以从此放心,这无疑间接地节省了人力物力。
害虫被消灭了,寄生蜂会不会危害其他生物,破坏现有的生态均衡呢?对此,植保人员解释说:“寄生蜂是寄生在昆虫身上的,是害虫的天敌,它不会寄生在人身上,也不会寄生在脊椎动物身上;如果害虫真的消灭了,或者少了,寄生蜂的数量自然也会减少,这是生物界的一种跟随现象,所以也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