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岁月一去不返 莫斯科河重现美丽

2005年07月26日 09:49人民日报马剑

    浙江园林网7月26日消息: 莫斯科河是当地人心目中的“母亲河”,许多著名的建筑都依河而建。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治理,如今莫斯科河的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曾经消失的鱼类重新出现在碧波之中,两岸绿树成荫,风景秀美。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市就得名于莫斯科河。该河全长502公里,横穿整个莫斯科市,流经市区部分约80公里,河道宽200米左右,最宽处达1公里。莫斯科虽地处内陆,但由于莫斯科运河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相连,水上交通可直达海上。加之伏尔加河至顿河运河的通航,莫斯科成为通达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和里海的“5海之港”,市内3个河港年货运量达2900万吨。然而,这条美丽、繁忙的母亲河曾经历过一段“脏、乱、臭”的不幸岁月。 

    1918年,莫斯科被重新定为首都后,城市得到迅速发展。15年后,全市人口就超过250万。人口激增导致全市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几乎“喝”干了这条“母亲河”。由于水位下降,莫斯科河许多地段露出了河床,航运也被迫中断。昔日河水清澈、水量充足的莫斯科河变成了一条污浊不堪、臭气冲天的水沟。 

    为根本改变恶劣的水质状况,政府决定对莫斯科河实施大规模治理工程。工程人员首先疏浚市区内的河段,挖除了河床上厚达半米的污泥,再把从伏尔加河运来的沙砾填铺到河底。此后,这一方法又应用于亚乌扎河的治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保持莫斯科河充沛而稳定的水量,满足全市的用水需求,政府于1937年开凿了连接伏尔加河与莫斯科河的人工运河,将伏尔加河水引入莫斯科河。治理规划不仅兼顾到人工运河的航运任务,还在莫斯科河上游修建了12个水库,汛期拦洪截流,旱季开闸放水。这个巨大的蓄水系统,将伏尔加河、亚乌扎河的引水工程结为一体,通过总长度7500公里的输水管道,每天向莫斯科供应600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在苏联时期,莫斯科市民每天人均用水量可达700升,超过巴黎、纽约、伦敦的水平。 

    治理河道恢复了莫斯科河原有的面貌,但是想保持治理成果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像莫斯科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首先面对的就是大量的污水处理问题。为此,莫斯科市政府在全市铺设了总长5000公里的排水管道,把城市污水引入处理厂,经净化处理后再排入莫斯科河。经过处理,污水净化度可以达到90%—95%。另外,政府还十分重视污水的回收利用工作,通过污水再利用系统,向数十家大型工厂、企业提供工业用水。 

    莫斯科河还面临着来自融化的积雪的威胁。莫斯科每年冬季时间长,降雪量大。经测试,积雪中含有垃圾、沙砾、硫酸盐、氯化物等各种杂质。长期将大量积雪倒入河流,势必会严重破坏河流水域的生态环境。因此,莫斯科市政府规定:禁止将积雪倒入莫斯科地区的主要河流。莫斯科市目前用两种办法处理积雪,一是将雪运到近30个定点堆放场集中处理;二是用13台大型雪水净化装置净化积雪。此外,莫斯科市政府还考虑采用最新配方的环保型融雪剂,以保证融雪不对莫斯科河水产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