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花是件憾事 但是评选国花不能操之过急

2005年07月26日 08:58江南时报

    浙江园林网7月26日消息: 62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近日联合签名发出倡议,呼吁尽快确定中国的国花,并提出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的建议。这个消息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七成网民投票呼吁马上确定国花。

    没有国花是憾事,如何评选出公认的国花是难事。正如饮食方面的众口难调一样,要评选出符合所有人口味的国花,更是难上加难。填补空白、了却“憾事”不难做到,但众口铄金,要评选出真正的国花,谈何容易!这里,笔者对国花评选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其一,国花到底是“一枝独秀”还是“珠联璧合”,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从目前公布的方案看,似乎“双国花”建议的支持率暂时领先。不错,有几十位院士的提名,“双国花”的建议肯定有其道理。支持者以“双国花”在世界各国也普遍存在为据,如日本以菊花与樱花为“双国花”,墨西哥以仙人掌与大丽花为“双国花”。问题是,中国的国花是不是也该来个“双子星座”,让其交相辉映,则不能因国外有先例,自己就随从。毕竟,在世界上有国花的国家里,“双国花”的国家是少数派。就中国的国情看,倘若评选“双国花”,会不会给人以妥协的感觉?难道真的没有一种花卉可以脱颖而出,当国花之王,非要同时弄出两个花冠不成?中国历来有崇尚独一无二的传统心理,在国花一个好还是两个好上,相信“单国花”更能为大多数国民所接受。

    其二,梅花和牡丹哪个更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事实上,不同的花气质不同,所代表的寓意也不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具备一种统一的、普遍的精神。换言之,选出的国花应该有自己主流的文化,有相对来说比较突出的品质。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牡丹“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其花品多,花姿美,花大色艳,富丽堂皇,号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确,要在这二者之间分出个伯仲,难固然难矣,却也未必不可能。中国人不是不喜欢雍容华贵,但对一个更为重视品格的国度而言,梅花的文化魅力显然胜牡丹一筹。

    其三,谁有权评选国花?但是,在一个倡导民主、尊重民意的社会里,评选国花无疑是一个国家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试金石。在这里,切忌利用媒体或网络这个表面的民主公器造成的话语霸权,剥夺其他公民的发言权。瞅瞅搜狐网发起的“关于中国确定国花”的网上投票,截至22日下午2时,才有7084人发表了意见,无论结果倾向于何方,都不能算作真正的“民意”。毕竟,相对于13亿国民而言,就是7万、70万、700万网民,也代表不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意。国花不只是院士的国花,也不只是极少部分网民的国花。评选国花,不能忘记广大与媒体和网络无缘的绝大多数农民和工人,他们的意见,同样不容抹煞,更不能被虚假的网络民意给掩盖。

    评选国花,不能操之过急。操之过急,留下遗憾,总不能再让国花朝令夕改吧?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