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湖之水天上来?

2005年07月23日 11:13农民日报王玉琪

    浙江园林网7月23日消息: 地处贺兰山东麓的宁夏石嘴山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年平均水蒸发量超过降雨量的10多倍。然而当地政府今年却有了一个惊人之举,要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历时5年,用人力在城市边缘打造一个湖泊,起名为星海湖,规划水面比5个杭州西湖还要大。

    新华社的报道称之为令人“瞠目结舌”的工程,我以为是极为确切的。那么,这样一个荒唐而又荒诞的工程,为什么就能顺利上马开工?开发整治总面积43平方公里的星海湖湿地,开辟常年性水面20平方公里,星海湖之水从哪里来?

    仔细研读报道,有几个地方是很关键的。其一,星海湖工程是为了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而规划上马的。提起“山水园林”,一下子就会让人想起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而绝少会想到漫地黄沙的西部。那么,一个连农业灌溉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都极其困难的干旱城市,把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于“山水园林”,而且要建造一个全国最大的人工湖,着实令人费解。

    其二,这个工程,既没有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经过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际上是一个“首长指示,自行上马”的工程。但“首长”的指示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明确指示一定要建设一个“山水园林”城市?即便是明确指示了,作为决策机构的政府部门,为什么不去进行科学的论证,看看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水源去填充这个比西湖还要大5倍的星海湖?为什么不去向上级水利部门申报批准?说不定,他们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上报水利部门,一定没有什么好结果的。看看宁夏水利厅的态度吧:“先把水账算清楚!”

    其三,这个星海湖是在市政府所在地旁边的一片荒地上开挖。想象一下,建成之日,站在市政府的办公大楼上,眼前一片烟波浩淼,心情一定不错!联想到在许多城市,政府大楼旁边皆有气派的广场为伴。在这样的大楼进出的人们,心里头能有多大的空间装着老百姓呢?

    石嘴山市的旱地造湖工程,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在执政理念上,仍然没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而资源紧缺对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因此,中央提出要建立节约型社会,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水荒”一年比一年厉害、大量农田无法正常灌溉的西北干旱地区来说,却要耗费巨资打造这么一个水景工程,这显然与中央所提倡的建立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今的星海湖之水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吗?假如李白今天仍然健在,站在星海湖之滨,一定也会“当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