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桓仁天然林禁伐后:农民走绿色产业致富路

2005年07月21日 15:56中国绿色时报徐迪


    浙江园林网7月21日消息: 

    由砍树到山清水秀

    走进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森林里,鸟鸣不绝于耳,巨松遮蔽天日,树下灌草丛生。这是天然林禁伐后取得的可喜成果。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总面积354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29.3万亩,占全县面积80.69%;有林地392万亩,其中天然林320.1万亩;活立木蓄积15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桓仁县以毁林栽参、砍树卖钱为经济收入渠道,农民做饭、取暖也以烧木柴为主。由此森林植被遭到破坏,1995和1996年,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洪灾。

    特大洪灾后,桓仁县委、县政府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自1997年以来,该县每年造林在10万亩以上,累计造林87万亩,封山育林210万亩。

    2001年,辽宁省政府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桓仁县有226.1万亩林地被列入重点生态工益林管护范围,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3.2%。县委、县政府把这一工程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管理站。全县共聘用监管员214名,护林员1395人,制定了护林员守则及监管员、护林员考核办法。

    在天然林禁伐的同时,桓仁县大面积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有林地面积从2000年的315.6万亩提高到39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60%提高到73.6%。

    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为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县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总面积达260万亩,约占全县陆地面积的一半,名列辽宁省之首。

    天然林保护促进了森林的健康生长,同时也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现在全县水域面积近40万亩,水资源总量47亿立方米。桓仁县正在进行供应辽宁省中部城市的重大输水工程建设,沈阳和周边区域内的城市都能受益。

    绿色产业致富路

    长期以来,桓仁县培育的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途径大多是依赖林业发展起来的,天然林禁伐给桓仁县经济发展带来了阶段性的影响。经测算,以2000年各项指标为基数,2001年县级可支配财政收入减少2712万元,农民纯收入减少5571万元,村集体收入减少850万元,全县80%的涉林产业萎缩,国有林场850名职工下岗。

    这些问题怎么办,依靠什么让农民增加收入?县委、县政府把目光瞄准了多种经营这条路,提出了细作“八分山”,精耕“一分田”,用活“一分水”的农村经济发展理念。桓仁县以“221”工程(即到“十五”末,全县农村人口人均2亩工业原料林、2亩经济林、1亩中药材)建设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相继建立了六大涉林产业基地。

    一是工业原料林基地。桓仁县大力发展以杨树、刺槐等速生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由县林业加工龙头企业人造板有限公司出苗木,农民出人、出地,公司与农民签订合同,采伐时保证收购,实行订单造林。同时,规定农民营造的工业原料林,实行采伐自主,不受林龄的限制。这项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在“四荒”地营造工业原料林的积极性。仅桓仁人造板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以订单形式发展了10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

    二是以干坚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天然林禁伐后,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了森林经营由生产木材为主向生产果材兼用林为主转变的战略调整,重点建设红松、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目前,全县已发展经济林49.71万亩,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

    三是药材种植基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药材生产由以园参生产为主向发展林下喜荫药材为主转移,鼓励发展不刨地、不做床的林下药材品种。同时,依托龙头企业、药业公司,引导农民利用“四荒”和退耕造林地套种辽五味、辽细辛、贝母等中小药材,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81万亩。桓仁不少农民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参王”和“药王”。

    四是山野菜生产基地。近年来,桓仁县积极发展以大叶芹、刺嫩芽、刺五茄等为主的山野菜人工栽培基地。目前,栽培面积达到38万亩,年创产值500万元。

    五是林蛙养殖基地。目前,桓仁县已封沟978条,放养林蛙3亿只,年产商品蛙5000万只左右,年产值1.65亿元。

    六是林业育苗基地。为了满足本县林业建设所需的种苗和增加农民的收入,桓仁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业种苗业。近几年,育苗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年产苗木5000万株。

    山绿民富共和谐

    天然林禁伐后,地处浑江岸边的五女山生态经济示范林场被确定为重点生态林保护区。林场本着“以林为本,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分类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以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为重点,以发展森林旅游、养鹿、林下参及中草药材种植等产业项目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结构协调,林场综合实力明显提高。2004年,林场实现产值600万元,上缴税金150万元,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实现了场兴民富。

    本着“工业富县、产业富民、旅游兴县、生态强县”的发展思路,桓仁县念“山水经”,打“生态牌”,把林业确立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和山区开发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经济,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2004年全县税收首次突破2亿元,国、地税均突破亿元大关。全县生态产业年产值达到11.5亿元,生态经济年增加值实现4.99亿元,占全县GDP的18%。农民人均生态经济收入165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