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红石镇大韭菜沟村居民齐上阵造林16万亩

2005年05月09日 15:59北国网王云峰

    浙江园林网5月9日消息: 眼下正值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大韭菜沟村,当地男女老幼齐上阵,组成了声势浩大的植树大军。荒山、路旁、砍伐基地还有房前屋后,凡是能栽树的地方,都被见缝插绿;刺槐儿、落叶松、板栗和速生杨,只要是适合的品种,都让它连片成行。大韭菜沟林业站宋站长告诉记者,仅他们村今年栽的树就突破了1万亩。截至4月25日,宽甸县今年新栽树木已达15.5万亩,预计到5月10日造林结束时,这一数字会达到16万。
    
    以往,宽甸县每年造林面积通常在10万亩左右,今年一下子多出了6万亩。“究其原因,县里今年出台的鼓励群众植树造林的优惠政策当居首功。”宽甸县林业局负责人说。
    
    当地群众认为,县里新近出台的《关于对植树造林实行优惠政策的规定》既实在又实惠:真正让当地群众看到了植树造林的利益,“以落叶松为例,由于免了许多税费,苗木还免费供应,一亩的投入就降到了150元左右,而一亩落叶松最少也能出10立方米的木材,以现在的价格,1立方米能卖600元钱,10立方米可就是6000块呀,这就是说,在落叶松25年的生长期内,每亩每年能赚200元钱,这可比把钱存在银行强多了!”小韭菜沟村的李君富对记者算了一笔账。
    
    李君富今年承包了20亩荒山,他说,“自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这一包50年就等于林产是一笔长期财富,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到了砍伐期,一亩林地至少也能赚10万块钱,而且这期间,林子密了还得砍一砍吧,这15年一次的透光抚育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说到板栗,李君富更是兴奋不已,“板栗5年结果,6年后就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让人高兴的事一桩桩,手续、税费的减免最受欢迎。李君富告诉记者,以前砍伐成材林手续相当繁琐,要由村里报到林业站,再由林业站报到县林业局,县里再派设计队来查看、设计,还需要各种证件。现在不用了,只要报到林业站,由林业站派人来设计即可。至于费用,他说,“以前砍木材,要上缴特产税、增值税、所得税、打印费等等税费,一亩成材林至少也得上缴800元钱,现在都省了。”
    
    植树造林有赚头,小韭菜沟人由过去被动植树变为如今的抢着栽树。李君富说,他们村的荒山都被“消灭”干净了,现在大家是“寸土必争”,多的几十亩,少的几亩甚至几分地,见缝插绿,全村2700口人,在植树期间,平均每天有1500人上山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