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5月27日消息: 3年内,遍布上海公园绿地的大草坪再也不会将市民“拒之草外”。记者了解到,经过10年的选育过程,本市草种研究专家从上千种的“乡土草种”中,选出了真正的耐踩踏品种。今年起,20万平方米的“土草”就将逐渐铺进公园绿地,取代由洋草铺成的“中看不中踩”的大草坪。
开放式草坪难开放
“国外的草种选育技术比国内先进,长期以来,我们都依赖国外选育出的草种,他们研究出什么,我们就选用什么,上海的草坪都是用国外选育的草种铺成的。”上海交大农学院草业研究服务中心胡雪华教授告诉记者。
虽然洋草观赏效果很好,在国外培育出的品种也十分耐踩,但由于不适应环境,洋草一到上海,就显现出易生虫害、一踩就死的缺陷。多年来,本市选用的洋草种,无一能承受大面积踩蹋,因此多年来,上海的草坪上总是插着“请勿入内”的牌子。
10年一剑找“土草”
专家研究后发现,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三种野草:“结缕草”、“狗牙根”和“假俭草”都具有“匍匐根”,其中“上海结缕草JD-1”和“C299狗牙根”这两个乡土草种极度耐踩,几乎不需施肥浇水,上海年平均1000多毫米的雨量,就能满足它们的生长。而且耐冷耐热,恢复性极强等性能全都优于一踩就死,养护麻烦的洋草。
记者了解到,由于常年依赖国外草种,每次购进草种,本市都要支付大量专利费用。而成功选育乡土草种,专家们就能申报国家专利,让国际同行给我们支付专利费用。
20万平米草坪未来开放
记者了解到,目前土草进入公园绿地已被列入正式计划。今年,这两种“土草”已铺进复兴公园和淮海公园,总面积超过2300平方米。3年内,20万平方米的土草将铺进公园绿地,建成一批开放式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