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唐代大明宫太液池遗址已慢慢撩起面纱

2005年05月18日 09:33三秦都市报若乔

    浙江园林网5月18日消息: 自2001年8月,中日合作唐大明宫太液池遗址发掘项目实施以来,在太液池遗址的西岸、北岸、池中岛屿和南岸等地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这是记者在昨日的西安市考古成果汇报会上了解到的。

    唐太液池,又名蓬莱池,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等三大殿之北,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园。太液池始凿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时正式使用,直到唐末被废,后因历史变迁,终被淤塞和填埋为平地。太液池遗址分西池和东池两个部分,其中,西池为主池,面积约14万平方米,已成为农田;东池湖面略呈圆形,面积约3.3万平方米,已被现代城市所覆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女士介绍,她们所和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经国务院特许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组成了太液池遗址中日联合考古队。有计划地对太液池进行了为期5年的发掘和研究,考古发掘出了大量珍贵的水榭建筑遗迹和人造园林景观遗存,发掘面积累计达2万平方米,基本弄清了池周岸的结构,了解了池中岛屿的景观布置情况,使唐太液池这座神秘的皇家园林的面貌得以部分显露出来,从而极大地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严重不足,填补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考古学上的一段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