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爱人——中国城市建筑

2005年03月05日 09:54金羊网佚 名

      浙江园林网3月5日消息:有关专家认为,建筑的盲目性在我国留下了数以千计、毫无文化特征的现代建筑。他们预言:10年后,中国城市中将出现一批“建筑垃圾”

  时下,类似这样的广告词大量充斥在房地产广告中:“吸取欧洲皇室生活哲学,继承欧罗巴建筑美学,15万平米欧式宫廷水景、园林,再现欧洲传世复古迷情。”

  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欧陆风”、“美陆风”大有狂吹不止、越演越烈之势——

  超速发展的城市给人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城市建筑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反思:我们是否正在失落自己的城市建筑文化?

  “我们现在建的房子大部分是在批量生产,其直接后果就是最简单的copy。拱嵌是欧式的,所以拿来拱嵌就认为建筑物是欧式的。”清华大学第一综合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耀东说。

  有关专家认为,在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中,建筑的盲目性在我国留下了数以千计、毫无文化特征的现代建筑,而这些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歪曲甚至摧毁了城市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城市布局。据预测,10年后,中国城市中将出现一批“建筑垃圾”。

  建筑界在逐渐反省。最近,一些地产商共同发表了一份《长沙宣言》,表达了他们对城市雷同的焦虑和对城市价值的重新认识。而参与此次宣言的汉城奥运会规划总设计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评委金锡澈说,好的建筑是用时间磨砺出来的,现在的中国就像韩国过去的20年,疯狂地建造新的建筑,但并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建筑,以至于现在韩国许多地区都不得不拆掉重来。

  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优秀建筑家实践思想与才华的最佳选择。德国一位建筑师曾说:“欧洲的开发已告一段落,而中国能让你大展拳脚。”

  因此,从国家大剧院、新的中央电视台演播中心、奥运会主体育场,到物流港、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国际建筑大师们走马灯似的来到中国,几乎所有标志性大型建筑设计都与中国建筑师无缘。

  以中国建筑界泰斗、两院院士吴良镛及著名建筑师吴晨为代表的一些建筑师,公开批判这种现象是一种建筑文化领域的殖民主义倾向,称国际大师将中国变成了“实验场”。

  对“实验场”的提法,也不是没有人持反对态度,有人就认为中国建筑的民族主义代表——“大屋顶”,20年来早已证明是失败之举,国际大师把天才设计带入北京,将势必带动中国建筑水平的飞跃,排斥国外大师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就认为,在中国的现阶段,外国著名建筑师的作品能够在重重阻力之下中标而且被采用,正代表着中国人民自信心的提高。

  争论促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反省。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说:“中西文化要交融是必然的历史趋势,关键是你自己有没有免疫力、抗争力或者创造力来对待这个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建筑在工艺技术上一方面丢失了传统手工艺,一方面现代工艺又没有进步。”

  有关专家认为,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争论与探索还远没有结束。我们的公众还缺乏对建筑的审美能力,我们的建筑师也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同时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设计形式,而这将是未来很多年我们的社会和本土建筑师所必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