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2月23日消息: 150多条小径破坏200亩植被
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余金保昨天告诉记者,紫金山是南京城区的“绿肺”,林区覆盖面积达3.2万多亩,其中游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大约为1万亩。近两年,排除外地游客,紫金山的日人流量达到8000人次,如遇到双休日、节假日,每天的人流量更是高达2万多人。“虽然紫金山内修有6条登山路线,并在各路口标有明确的指示牌,但很多游人偏偏喜欢‘另辟蹊径’。”余金保说,根据中山陵园管理局的统计,近两年来,紫金山共被践踏出大大小小的登山道150多条,并集中在紫金山的西南部,即天文台路线。
该局园林处处长刘曙雯告诉记者,紫金山的土层较单薄,极易流失,需要大量的植被保持水土。据粗略估计,被践踏出的这些登山道共破坏了200亩左右的山体地表植被,很多树木也因为水土流失而枯死。为重新修补这些被游人踏出的小径,维护林区,中山陵园管理局要补种7万多棵树木。刘曙雯说,紫金山中有一种珍稀蝶类叫做中华虎凤蝶,属于国家一级保护蝶类,过去在紫金山经常能见到。但这种蝴蝶只吃一种叫做杜衡的地被植物。由于山体地表植被被践踏,杜衡遭到严重破坏,近两年来,紫金山已经很少能见到这种蝴蝶。
嫌规定路线“简单”,“另辟蹊径”找感觉
从樱驼村到头陀岭公园一线登山的人比较密集,陵园管理局特意修筑了一条宽敞的上山线路。“但很多人就不爱走石板路,非要踩着植被上山。”中山陵园管理局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管学财告诉记者,有一次,陵园管理局巡逻员拦住了几个横穿林区的登山者,问他们为什么不按上山路线登山。结果大家都回答说,爬台阶太没意思。甚至有的登山爱好者,每次都选择不同的登山点、登山道登山。他们认为规定的路线太简单了,只有踩着植被才有爬山的感觉。
管学财说,不少登山者为了寻找“感觉”,不按指定路线登山,还会导致迷失方向。他们每个月都能接到八九个迷路登山者的求助电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立即安排巡逻员搜山。”管学财说,每年因为私自攀爬陡坡而受伤的登山者也有不少。
为防止行人横穿林区,维持秩序,陵园管理局设置了72个巡逻小组分散在林区。发现横穿林区的人,他们都会上前劝阻。但由于登山的人太多,林区太大,保护紫金山环境,最终还是要靠市民自觉。
希望市民共同保护紫金山环境
“对于不按规定路线爬山的登山者,我们多以教育为主。”中山陵园管理局法规处处长冯勤生告诉记者,虽然由市人大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列》赋予了中山陵园管理局对破坏风景名胜资源、风景区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可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中山陵园管理局也下设了行政执法组。但对于不按登山路线登山的市民还是多以教育为主。冯勤生说,一般来说,经过巡逻员的劝阻,市民都能主动承认错误,按规定线路登山。冯勤生希望市民共同保护紫金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