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1月29日消息: 槟榔黄化病尚不能被有效治疗,而政府和种植者的不重视,使得植株在疫区与非疫区间不受监管的移植,造成海南省槟榔黄化病快速扩散。
11月24日,在屯昌县结束的全省槟榔产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呼吁政府应高度重视槟榔黄化病。
省农业厅统计数据表明,自去年媒体开始报道海南省槟榔感染黄化病以来,海南省染病槟榔面积已扩展到3万亩以上,并从首发地屯昌,传播到琼海、万宁、陵水、三亚、文昌等县市的槟榔种植园。
海南省槟榔产量占全国槟榔产量的99%,截至去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75万亩,产值15亿元以上,是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据介绍,槟榔黄化病是上世纪传入海南岛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81年首次在屯昌县海南省药材场发现。现在海南省早期得病的槟榔园已全园摧毁,颗粒无收;重病园发病率高达90%,减产78%-80%,甚至绝产;部分槟榔园发病率为10%—30%。
目前国内对槟榔黄化病还没有确诊手段,热农院校专家研究证实,植原体是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病原之一。这种病害在槟榔园内的蔓延发展,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在植株间传播与叶蝉等刺吸式昆虫有关,而在不同地区间的传播,主要与人为引种带毒种苗有关。
热农院校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罗大全强调,槟榔若是得了黄化病,就等于得了爱滋病,现在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只能就地销毁,避免传染其它植株。
专家忧心地表示,槟榔树单株价值高,农民不轻易听从科技人员的建议将病害早期的病株销毁,同时,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病害普查,发病疫区没有明确划定,槟榔的种子、种苗调运无序,农民无意识地将带病种子种苗带入新建立的槟榔园,加快了病害的扩展速度。如果没有果断的控制措施,槟榔黄化病不久可能在海南岛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