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1月25日消息: “十五”期间,中央共投入10.2亿元国债资金,对涉及28个省(区、市)的157个重点森林火险区实施了综合治理工程,使项目区瞭望监测覆盖率超过95%,通讯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降低了火灾发生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和人员伤亡大幅度下降。
据统计,实施综合治理工程以来,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8464起,受害森林面积15.38万公顷,因灾伤亡146人,分别比项目实施前下降了38.4%、79%和77.2%。特别是曾多次发生过特大森林火灾的黑龙江大平台、沾河顶子,内蒙古岭南八局、毕拉河和大杨树,广西百色、河池等首批实施综合治理工程的重点火险区,2000年以来基本杜绝了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了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平稳,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自2000年开始,我国全面启动了以提高项目区防扑火综合能力为目标的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至今项目区已完成新建、改造瞭望塔(台)1800多座,新建检查站、外站1000多座,配备巡逻摩托车、马匹等3000多辆(匹),使项目区瞭望监测覆盖率超过95%,基本杜绝了死角和盲点。配备通讯设备2.5万台(套),使通讯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形成了地市(林管局)、县(林业局)、乡(林场)三级通讯网络。购置信息化设备和指挥中心设备9000多台(套),购置宣传、指挥、运兵车900多辆,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150多套,森林防火指挥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开设防火公路、隔离带、防火林带等6700多公里,提高了项目区路网密度和阻隔网密度。为各级专业扑火队伍新建(维修)营房、物资储备库等土建工程7.7万平方米,购置扑火机具45.2万台(套),基本实现了扑火队伍专业化和扑火工具机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