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云人的“环境立区”之路

2005年10月19日 09:32新华网

    浙江园林网10月19日消息: 仲秋时节,来到地处西南云贵高原的白云有三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不高的贵州,白云区人均GDP竟达3500美元;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在占地仅272平方公里的县级行政区域内,有近1000家企业入驻,并且相当部分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第三个想不到的是,在这么多企业云集的地方,到处是蓝天白云,绿地遍野。

    三年前,从贵阳出发沿贵遵高速公路西行进入白云区北大门的沙文镇时,沿路两旁到处是高高耸立的烟囱,稍遇小雨就会大雾弥漫,路上能见度很低。如今这些烟囱已不见了踪影。当地村民说,两年前,白云区委、区政府将沿途13家污染企业全部关闭,烟囱已被撤毁了。

    追溯历史,白云区长期以来因贵州铝厂而污染比较严重。自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大批企业的涌入更加重了环境质量的负担,在当时来者不拒“夹到碗里都是菜”的特定情况下,经济确实发展较快,但对于一些污染企业造成的不良后果,白云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2002年,白云区委、区政府提出“环境立区”的思想,当时刚从上海挂职归来的白云区委书记马长青对环境立区有个“股票理论”。他认为,环境就像“股票”,外来投资者觉得你环境好,都愿意来投资。投资的人多了,大家对你有信心,就大量“跟进”,你这个地方就升值了。

    两年来,白云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结构大调整和生态大转型,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眼光瞄准了具有世界水准的高科技产业,把一批国际级、国家级的科技成果引入白云与传统工业相嫁接,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进一步谋求产业突破与升级。2003年南方汇通微硬盘股份有限公司在全世界引进了15位博士,研究出了具有全部知识产权4.8G的1英寸微硬盘,创产值5000多万美元。2003年以来,娃哈哈集团、天津塑力线缆、苏西(中国)铜箔、国家863重点项目蓝天科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江南林泉电机等一批全国著名企业先后落户白云,推动了白云区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初步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初春时节,白云随处可见的绿地使城市显得生机盎然。“城在山中、景在城中、人在景中”这是白云人孜孜以求的心愿,如今这个心愿正逐步变为现实。近5年来,该区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新增绿化面积125.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4.4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2%。

    如果说,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都溪林场那万顷林海是大自然赐予白云人珍贵礼物的话,那么,8000平方米绿化广场、6000平方米文化广场、3万平方米迎宾公园、3万平方米云山公园、团山公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南湖新区5.5万平方米行政中心广场等城市景观,则是近年来白云人环境立区的上乘之作。市民感慨:“在白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广场公园,这么多的绿色。”用白云区委书记马长青的话说:“环境立区”就是要努力创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让白云大地到处彰显鲜花和绿色”,实现白云可持续发展。

    穿行在白云的城乡、绿化广场、街道社区绿色园林、乡镇公园随处可见。

    “造一房、绿一点,建一区、绿一方,筑一路、绿一线”是白云区走环境立区之路的又一举措。从2002年开始,该区相继实施了“绿色通道”、“绿色走廊”、“绿色校园”、“绿色家园”、“绿色广场”、“围山造景”、“立体绿化”、“破墙透绿”、“大树进城”、“城市建园”等工程,动员和鼓励全社会积极参加城市绿化建设。新建企业绿地面积占厂区面积的30%以上,老城区内新建的“时代新居”、“阳光花园”、“新安小区”等住宅小区绿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25%,新城区超过了30%。

    中铝贵州分公司是白云区内的一家国有大型企业,近年来,该企业把治理污染、绿化厂区、美化环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陆续投入绿化资金3000多万元,厂区已绿面积达25.71万平方米,为可绿面积的71%;营造防护带70余亩;平均每年还投入5万元进行义务植树。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2002年至2003年,白云区投资400万元,分二期建设完成占地130亩全国最大的风筝放飞场;先后投资800万元建成了迎宾公园、云山公园和团山公园。目前,白云区所有的新建企业、道路、住宅小区都做到绿化配套。投资40多万元新近完工的“金大路”大胸径银杏树种植;“七一路”移植法国梧桐树等一街一景的绿化,凸现了白云人建筑和生态、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市民实现了“开门见绿”的梦想。在白云南湖新区开发过程中,每一寸土地都精心规划,建筑设施、道路布局、绿化景观等设计方案都是优中选优,好上加好。站在山上俯瞰整个新区,磅礴气势尽收眼底。宽阔笔直的云峰大道,造型新颖的行政中心,依山绕水的别墅小区、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令人心旷神怡。一座座耸立的高楼下面是一波波绿的涟漪。

    “春有百花,秋赏菊。盛夏森林,冬看雪。”这是一些外地游客到白云的切身感受。在“环境立区”理念的指导下,白云人讲建设必讲环境,谈开发必谈环境,抓经济必抓环境。2002年以来,白云实施万亩花卉园区建设,到去年底已完成花卉苗木种植面积9260亩,产值高达5000多万元。美丽的鲜花既富了农民,又妆点了白云山川。

    林业生态建设是环境生产力的重要体现,近五年来该区完成人工造林48701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2万亩,营造“八一”林1104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鲜花白云,绿色白云”已成为现实。

    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力度的加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允许污染企业生产,这些企业便把目光瞄准内陆地区。由于投资环境好,白云成了众多企业的首选目标。对这些能耗较高污染较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尽管投资规模再大,白云区仍亮起“红灯”。2003年以来,有11家企业到白云洽谈投资事宜,总投资额达3.5亿元,因环境问题被一一谢绝,这对于经济靠投资拉动的白云来说,何尝又不感到可惜!白云区财政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为改善生态环境,近两年该区每年用于为群众建沼气池,改厕改圈及环境治理的资金均在1亿元以上。2002年至200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白云区投资软硬环境、投资综合环境进行考评,三年均被评为第一名,去年还荣获“西部投资环境最佳(区)县”称号。

    白云“环境立区”之路的后面,伴随着的是巨大的发展潜力。2003年至2004年两年间白云区共引进项目564个,实际到位资金达31.6亿元,全国知名的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落户白云,促进了该区的产业换代和升级。

    去年下半年以来,白云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贵阳建设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首个循环经济试点生态城市为契机,大力建设“六个白云”即:“魅力白云”、“实力白云”、“生态白云”、“竞争力白云”、“富裕白云”、“平安白云”。力争到2010年把白云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和社会进步的城市中心区、现代化工业区、环境优美的园林生态居住区、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商贸区。

    夕阳西下,站在贵阳市高高的长坡岭国家级森林公园,放眼望去,一座座工厂隐没在万倾“绿沙”之中,共和国这座年轻的铝城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美,那样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