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0月18日消息: 来到浙江临海市,犹如走进生机盎然的园林胜地。在这园林城市建设中,临海“三变”特别令人回味。
道路之变———
有路皆绿,绿美结合
从甬台温高速临海北出口下来,便是临海大道。一条花木隔离带,把道路分隔成两条相对封闭的往返通道。道路两旁,樟树、翠竹、玉兰有序相间,令人神清气爽。
“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是临海市道路绿化的显著特点。临海大道全长8.6公里,绿化面积36.6公顷,绿地率63.3%以上。其余12条城市主干道路,绿地率均在25%以上。在临海市区,大路边遍植樟树、银杏、桂花、兰花和茶花,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富于季相变化的绿廊。
一街一树、一路一品。在巾山中路,二乔白玉兰香气袭人;步入泉井洋路、台州府路,桂花、红叶李、紫薇赏心悦目。回浦路、赤城路上的法国梧桐,崇和路的香樟、银杏,东庄路的乐昌含笑、红枫,柏叶路的塔柏柱,争奇斗艳,各领风骚。目前,全市道路的绿化普及率达到98.2%,达标率为80%以上。台州府路、崇和路等4条道路,被命名为省级街容示范路。
公园之变———
既见江南水乡,又似古典园林
东湖公园原是古人操练水军、抗击倭寇的水泊,解放后虽改建成公园,但仍显简陋。2001年初,临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9000万元,修复东湖公园。
如今,这里已是临海市区的明珠,两岸桃红柳绿,四季芬芳。北倚层峦叠翠的江南长城,南接开阔的崇和门广场,是古城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后湖,则是按照堆山叠石理水的造园水法建成的写意山水图。
利用历史留下的空地,为古城添彩;更注重利用洼地,为古城造景。临海人没少动脑筋。
沿古城墙而建的江滨公园,绿树如屏,芳草如茵,表现了“绿荫花影伴古城”的意境。望江门左右沿墙绿地,在原基础上增植梅花、海棠、杜鹃、茶花及金钟花等早春花木,构成“望江春煦”。镇宁门左右,木槿、夹竹桃和大片的栀子花共生共荣,夏日中不乏花枝摇曳、花香浮动,营造出“镇宁夏荫”。兴善门是古城秋天最佳景观点,配植的无患子、银杏、红枫、桂花等秋叶、秋花树种,景色缤纷多彩。靖越门前的沙朴树挺拔高大,四季花木葱茏,创造出“靖越繁花”。
河道变更,亮丽的洛河已成一道臭水沟。临海一面引水清淤,一面沿洛河两岸栽种花木,添置亭台楼阁,将洛河改建成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休闲公园。
临海已相继建成巾山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13个公园,小游园16个,小绿地33个。这些公园绿地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场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在林中、楼在园中、人在花中。这是今天临海城市的真实写照。
观念之变———
人爱树,树养人
这是“三变”之首。
城西北的北固山老人公园里,一位老人正在给古樟浇水:“这棵古樟已有1300多年了,虽遭几次雷击,只剩下这半边古树,可它是临海的宝。”老人的话语里满是爱树之情。在园林部门及热心的老人的精心保护下,古树焕发了生机。
临海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局长厉维军说:“像这样的古树名木,临海有1379株。我们采取保护复壮、立碑保护、严禁砍伐或迁移等措施,对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落实管护人员、经费。”
临海市又以“市民林”、“共青林”、“三八林”、“公仆林”、“新婚纪念林”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特别是我们开展了一个人一生至少要种3棵树的活动。一棵成人树,一棵结婚树,一棵事业树,这举措很受群众欢迎。”临海市委书记马世宙说。
记者在大洋、富康等社区的路边看到,许多小树的树干或枝杈上挂着小牌子,上面分别写着:张小东、王强、王芸……
几年来,临海市有716.12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完成绿化造林49.9万亩,造林1711.3万株,植树成活率、保存率、尽责率均在85%以上。
市民的绿化意识,也充分保证了城市的绿化率。至2004年底,全市新建小区绿地率达30%以上,老居住区绿地率超过25%;全市拥有园林小区27个,占总数的74.1%,园林式单位63家,占75.9%。还通过城市绿化建设、生态保护区、公益林、绿色通道建设,城市周边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六大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环境绿化体系,逐步建成沿海观光带、沿山文化带、沿江景观带、沿湖休闲带、沿河绿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