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道路绿化调查 榕城行道树应“一路多带”

2005年10月18日 08:53海峡都市报林银来 林毓心 肖春道

    浙江园林网10月18日消息:  


福州绿化较好体现四季常青特色,但树种多样性还不丰富

    核心提示

    我省哪些城市绿化最好?选择啥样树种,能更好为行人遮阴,美化城市景观?近日,省建设系统的一项对全省城市道路绿化的摸底调查,回答了上述问题。

    这份题为《福建省城市道路绿化研究》(下称《研究》)昨日通过技术评审会,有关专家称,此项研究属全国首次,对今后我省城市道路绿化具有指导意义。

    绿色道路福州最长

    此项调查列出我省9个城市的道路绿化排行榜,福州以279.204km道路绿化长度居榜首,其次为厦门(148.65km)、泉州(107.459km)、漳州、三明、龙岩、莆田、南平(22.128km)、宁德(19.97km)。

    上述城市中,莆田、漳州、龙岩、南平4个城市,没有支路和街巷的绿化,福州的支路和街巷绿化50条,长度为33.137km,绿化道路数量与长度,均居全省之首;三明的支路和街巷绿化条数,占三明市的道路数比例较大,为23条,占39.66%,这一比例是9个城市中是最大的,表现其绿化力度较大;支路和街巷绿化力度较好的还有厦门、宁德。

    绿化档次福州较低

    一板两带、两板三带、三板四带、四板五带是道路绿化的基本模式,板指的是路,带指的是绿化带,“四板五带”指的是快车道分左右单向行驶,中间是绿化带,两侧种植车行道绿化带,快车道两边外侧为慢车道,慢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再种植人行道绿化带。道路绿化一般由一板两带、两板三带向三板四带、四板五带发展。

    调查显示,全省主要城市的道路绿化模式主要以一板两带为主,高级的四板五带占少数。从道路绿化模式来看,福州、南平、三明,形式较低级。而厦门、漳州、宁德、莆田4城市对道路绿化上,注意发展较高形式。

    有关专家指出,这几年福州不断把道路间隔带的行道树砍掉,而且扩路时不保留原有的行道树,使得福州道路绿化有所滑坡。有关部门在道路改造时应多听听园林部门的意见,不要轻易砍树。

    行道树种厦门最优

    福州的行道树,数量前十位是小叶榕、芒果、羊蹄甲、蒲葵、大叶榕、高山榕、天竺桂、樟树、黄花槐、皇后葵,其中小叶榕和芒果总数是所有行道树总和的50.73%。这两种植物决定了福州道路绿化的主要基调。

    而厦门的行道树,数量前十位是芒果、洋紫荆、高山榕、大叶榕、凤凰木、大王椰子、天竺桂、海南蒲桃、盆架子、桃木心木。

    总体上,福州道路绿化较好体现四季常青、繁华盛开的园林特色,但行道树物种多样性方面还不丰富。而厦门以骨干树种和基本树种构成四季常青、繁华盛开、椰风海韵的特色,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三明市树不宜行道

    调查发现:1)三明市于20世纪80年代以红花紫荆为基调树种并确定为市树,是不适宜的。2)热带树种芒果、大叶榕、洋紫荆、大王椰子、凤凰木,在龙岩、三明、南平和宁德生长并不好,这些地区不宜盲目跟风种植作为行道树。3)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物种类如樟树、天竺桂、木棉、蒲葵、麻楝、小叶榕、垂枝榕、白玉兰等在福建省主要城市中,均表现较好。4)一些早期作为行道树树种如银桦、法国梧桐等,主要表现为抗风性能差,在沿海城市及闽南漳州、厦门、泉州等地,生长较差。

    此项研究表明,行道树种选择,各地不能盲目跟风,首先以选择本地乡土植物为主,引种外地植物要在试验的基础上,证明能适宜本地气候条件,才可考虑作为行道树。

    立体绿化均不理想

    我省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道树株距过小,简单带式种植:有些大型植株间距仅3m,许多行道树基部仅有1平方米左右的种植池,周边都是水泥或铺石;灌木种类和种植数量少,泉州和漳州最多,约25种,南平仅4种;草本、地被种类少,以外来引用的种类为主:漳州和泉州约17种,南平、龙岩仅三四种。此外,花坛、花带、中心岛少而且形式简单;高架桥、立交桥、墙体等建筑物的垂直绿化少;道路绿化植物配置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