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绿化全国40位副市长和中外专家聚桂林

2005年10月17日 14:56新华网卢大清

    浙江园林网10月17日消息: 10月15日和16日,一场主题为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城市与和谐社会高层论坛”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近40位副市长和中外专家就如何科学地建设园林城市、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各抒己见。

    植绿:不求最佳但求先绿

    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原副部长谭庆琏认为,新时期的城镇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而绿地系统又是城市中惟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化、美化居住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有了更迫切的愿望。谭庆琏说,对于一些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很低的城市,园林绿化应坚持先种上树,不求最佳,但求先绿,尽快改变绿地不足的状况。

    据了解,自1992年建设部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以来,目前已有桂林、杭州、深圳等56个城市(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区)”。据桂林市副市长汤杰介绍,至2004年底,桂林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40%,绿地率36.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9平方米。

    护绿:追求简约摒弃奢华

    “城市绿化的简约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强健说,以绿为主,节省资金和资源,追求简约,摒弃奢华,体现自然,回归质朴。强健认为,要让城市绿化过程中最大限度节约,实现资金、资源投入和良好环境产出比值的最大化。据了解,一些城市绿地中虽有了一些雕塑和园林小品,但因其粗制滥造和与周围环境、风格不协调而显得画蛇添足。另外,以乔木为主的绿地和以草坪为主的绿地对于水资源的消耗相差很多,而草坪为主的绿地的综合效益又远不如乔木为主的绿地,强健说,建设绿地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用最少的资金和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绿化在吸收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据介绍,桂林处于典型的岩溶峰林地区,城内有大小石山134座,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35%,这些石山的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山上植被极易遭破坏。桂林市政府在绿化石山的过程中,针对石山土层贫瘠的现状,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并发动全市军民,人工挑土、运肥、抬水上山植树绿化,既做到了开源节流,又大大地提升了市区内的石山绿化覆盖率。

    享绿:园林要贴近百姓生活

    代表们强调,园林设施作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依托条件,其根本目的是为我们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所以园林设施应以人为本,贴近百姓生活,以防华而不实。有代表认为,园林建设应在较大规模的绿地中合理设置路椅、果皮箱、健身器械、游乐设施;合理规划公厕、遮阴廊架等,做到方便实用、和谐舒适。

    不少代表肯定了桂林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桂林目前已建成公园、广场小游园60多处,公园绿地面积449.32公顷,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桂林的公园绿地大多是开放式的,收费公园在早晚也对市民免费开放,这对于加强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归宿感起到了很大作用,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和谐。2004年,桂林开始了百条小街小巷改造,把绿化作为重点来抓,要求一路一景,一街一品。在去年完成的65条小街小巷里,园林绿化建设紧跟着市政建设步伐,保证了这些小街小巷里的居民们“推窗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