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0月12日消息: 号称“世界木兰鼻祖”的嵊州人王飞罡,花了大半辈子心血,改变了二乔玉兰几千年的生长习惯,从一年开一次花变成一年开花多次。
老王把红运玉兰(简称红玉兰)、飞黄玉兰(简称黄玉兰)等8个新品种,申请了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6年来每年上缴上万元的新品种保护费。
但嵊州林业部门昨天证实,当地大部分育苗户都在无偿种植王飞罡的发现,其中,以红、黄玉兰最多。
“下个月就要交钱了。”昨天,站在自家300多亩苗圃地里,王飞罡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今年要缴1.56万元,明后年要缴两万元。”
老王也曾想过不缴这笔钱,但这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尽管这个权益如今已虚名大于实质。
跋山涉水寻找新品种
木兰科植物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以前常见的木兰科仅有白玉兰、紫玉兰和法国引进的新种二乔玉兰等,为数很少,而且一年才一次花期。
让木兰变成一年开三次,这个被当时人们看起来不可能的“疯狂”想法,在王飞罡手里,变成了轰动世界的现实。
王飞罡经常跋涉到人迹罕至的荒野山岭,寻找被雷击而产生变异的特殊花种。有一次,他独自上秦岭寻找,不慎迷路,天黑后,虎狼吠叫声阵阵传来,等他跌跌撞撞地下山后,因为中毒,发高烧,全身长疮。康复不久,他又跑到神农架去找新品种了。
上世纪70年代,王飞罡在嵊州县林场发现几株1959年前后从日本引种栽培的二乔玉兰,其中一株开花周期比较特殊。经过几年摸索,1981年,他嫁接成功。1984年,他继续对芽变枝进行嫁接试验,终于在2000年培育成一种不仅一年开3次花,而且对有害气体有强抗性的木兰科新品种。
上万元保护费难保权益
因为发现不易,2000年王飞罡把红玉兰、黄玉兰等8个新品种,全部申请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一时间,“中国木兰之乡创始人”、“世界木兰鼻祖”等众多光环飞向王飞罡。
而在嵊州几万亩苗圃里,也广泛引种老王发现的红玉兰、黄玉兰等新品种,这股“木兰旋风”还刮到了北方。“但他们都是无偿种植我的研究成功。”老王告诉记者。
权益得不到保护,老王开始考虑让当地林业部门为其缴纳“保护费”,并准备过几天就去谈谈。
有法却没实施条件
嵊州市林业局推广中心何德汀告诉记者,“要保护老王的知识产权,是很难做到的事,这跟国内的体制有关,林业种子法虽然有,但没具体实施条件,基层执法部门怎么操作?”
省林业厅种苗站骆站长承认:“虽然有关法律法规出来了,但没有有效实施。”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老百姓自觉性不够,加上一些涉及处罚的条款很难实施。
“法不责众,大家都在种(王飞罡的木兰新品种),到底罚谁。”骆站长说,而且植物新品种发现人即使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举证难也是普遍问题。农民买卖种子一般没有发票和收据,法律意识淡薄,也不会留样品保存,而且检验手段缺乏,很多苗期很难鉴别。
专家:挫伤发现新品种的积极性
目前我省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人不多。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发现新品种,由于申请权益“保护”难度大,很多人选择大量繁殖后,把整个品种权卖给人家。一些企业、个人也不愿意搞投入时间长、资金大的植物新品种发现。“你也顺手牵羊,我也顺手牵羊。”骆站长说,“最终影响大家对植物新品种开发的积极性。”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认为:“植物育种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的工作,培育一个新品种,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植物的一大特点是容易繁殖,如果对新品种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不利于调动育种者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