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种切花百合同台比美 无土栽培技术助力百合产业提质增效

2025年08月12日 13:54园林网柏斌

本网讯 记者柏斌报道 近日,“云南匠心·百合之美”2025年百合无土栽培技术展示交流活动,在昆明市呈贡区斗南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举办。活动展示推荐的百合无土栽培技术,吸引了众多花卉行业从业者、科研人员以及爱好者的目光,成为推动我国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f7e775d18e9a430bcd6ea27ec9b7be6.jpg

箱式无土栽培的切花百合花大色艳

 走进宽敞明亮的智能温室大棚,仿佛进入了一个百合的梦幻世界。无土箱式栽培的‘雷克萨斯’、 ‘维维安娜’、‘红精灵’等200余个国内外百合切花争奇斗艳。有的花大如盘,花开正艳;有的虽然株型矮小玲珑,却花形独特,花朵硕大,展现出别样的精致。瓶插展示的‘鸿福’、‘桌舞’、‘普拉芬多’等百合品种更是五彩缤纷,各展娇姿。

7954946c67a77bd7eda493b80620548.jpg

瓶插展示的百合品种‘艾洛迪’(上左)、‘冰美人’和‘坚定’(下左)、‘糖果’

 据了解,这里展示的品种丰富多样,除了国外引进品种,还有包括获得授权和完成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的‘圣诞礼服’、‘霞光’和‘紫云裳’、‘橙色辉煌’,以及‘金屋秘密’、‘洁白无瑕’等无花粉系列自育百合新品种,而‘芭蕾’、‘芳韵’和‘甜心派’、‘地暖线’等,则是获得授权的盆栽自育百合新品种和赏食兼用系列自育百合新品种。

3086e47d52da4290689315629825787.jpg

瓶插展示的百合品种‘鸿福YX’(上左)、‘皇冠’和 ‘帕拉佐’(下左)、‘轻松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百合鲜切花生产国,年产量超10亿枝。云南、辽宁、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是观赏(切花、盆栽)百合的核心产区。其中云南更是凭借占全国总量50%以上的百合鲜切花产量,成为亚洲最大的百合鲜切花供应基地。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食用百合生产国,全国食用百合种植面积约30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0%。其中,甘肃、湖南和江西分别是兰州百合、龙牙百合和卷丹的主产区。 

 然而,传统的土壤栽培模式由于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多年,使得切花百合品质明显下降,其表现为花枝长度缩短,花朵明显变小,枯萎病、根腐病等病害频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土壤养分过度消耗,营养元素失衡,土壤病原菌、病毒不断积累,土传病害愈发严重;另一方面,根系释放的自毒物质,抑制了百合的健康生长;此外,土壤板结、酸化或盐碱化等问题,也严重影响土壤通气和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

d2a325e4a998d549045abcacab0a010.jpg

五彩缤纷的切花百合同台比美

 受访花农张斌告诉记者,他种植切花百合6年,已换了三次地块,因为种2年就得换地另种,否则鲜花的品质就会明显下降。而采用百合无土栽培技术,虽然购买槽箱、基质、设备的投入较大,但一次投入就能循环使用。“采用百合无土栽培技术,不仅不用再换地块,而且品质有保障,因此收入明显增加。”张斌说。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崔光芬研究员指出,百合切花无土栽培在国外已十分普遍,但在国内则并不多见。而百合切花无土栽培只需在种植前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便可连续种植多年,基质还能循环使用,且能保证切花百合品质稳定。

据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球宿根花卉创新团队,以为花卉全产业链构建提供科技支撑为目标,致力于围绕大丽花、秋海棠、百合等球宿根花卉产业关键问题,开展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在收集200余个秋海棠品种(种)的基础上,以肉质、新奇叶型、株型紧凑为育种目标,成功育成‘小飞象'、‘暮云粉'、‘小精灵'等秋海棠新品种18个。在开展百合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核心种源脱毒繁育、绿色高效生产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更是成绩斐然。仅自育不同类型的百合新品种就多达60余个,其中28个新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c9f9dbe0ed079ddd0f9582d7252cc57.jpg

花商在品鉴箱式无土栽培的切花百合

该团队研发的切花百合无土栽培技术,是以泥炭为栽培基质,通过种植前种球催芽处理、消毒处理,严格的环境、肥水控制进行百合切花无土栽培,对比相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栽培模式效果,无土栽培的切花百合的生产周期可缩短10-15天。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展示利用切花百合无土栽培技术、箱式栽培模式下国内外百合切花的生长效果,并通过大力推广普及这一全国领先的先进技术,助力提升我国百合切花品质,推动了花卉产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