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利用高清监测设备,首次在野外完整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角雉的孵卵及育雏全过程。
红腹角雉育雏 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画面中,可以看到,雌性红腹角雉褐斑羽色与树干浑然一体,用体温孵育着四枚鸟蛋,并不时警觉地观察四周。雏鸟破壳后,母鸟用翅膀为幼雏筑起“保温屏障”,为它们遮风挡雨。待雏鸟吸收完体内残留的卵黄营养、羽翼初成,母鸟便带领孩子勇敢跃下大树,开启新生。
据长期在该区域研究的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付义强介绍,红腹角雉生性机警,巢穴多隐藏于海拔1500—2000米的密林陡崖,找到活体孵育巢的概率极低,其野外繁殖行为此前仅有零散红外影像或间接痕迹。这次连续、完整的自然孵育记录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极其罕见,为我国雉科鸟类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稀缺的野外实证资料,对深入探究该物种繁殖策略与野外生存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说明老君山天然阔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得非常完整。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以保护四川山鹧鸪等雉科鸟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保护区通过持续实施植被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建立全域网格化巡护体系和智能监测网络,有力有效保障了野生动植物安心繁衍与自在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