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安徽省马鞍山市积极探索“国有+集体”深度融合模式,充分整合国有林场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与集体林地等优势,全力推动森林“四库”生态价值体现,实现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林农增收“三赢”。
合作开展造林,建设森林“水库”。发挥国有林场主体作用,采取“国有+集体”资源培育模式,以场外造林、合作经营、项目带动、技术服务等形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森林涵养水源能力。2024年至2025年,市林场已与前庄村、锁库村合作完成场外造林657.4亩,2025年入选国家林草局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拟在2026年底前合作完成中幼林抚育1012.6亩。当涂县围屏山林场利用林场现有高空摄像头、森林防火视频卡口、护林队伍等助力周边村集体、涉林企业森林资源管理,今年计划开展场村合作集体林地共管约5000亩。
拓宽增收渠道,激活森林“钱库”。将国有林场优质生态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有机集合,联合周边镇村统筹规划布局,打造地方特色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品牌。横山林场发挥风景名胜区优势,辐射带动博望镇安那达旅游度假区、丹阳镇百峰·荷塘、新市镇那山里乡村旅游基地3个示范点的乡村振兴产业,让传统村落景区变成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共计300人次、人均年增收约3000元。和县鸡笼山国有林场与安徽盛茂园林公司合作,利用闲置林地发展绿化苗木1300余亩,每年为林场增收16万元。
拓展林下空间,开发森林“粮库”。推广“国有+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开发森林食品。和县因地制宜探索林药等林下经济经营模式,重点发展苦木、麝干、白芍、牡丹等林下产品,目前完成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1.3万亩,形成3个林下经济示范点,包括香泉镇“乌桕+白芍”、善厚镇“银杏+牡丹”和西埠镇、石杨镇、乌江镇“无絮杨+苦木”。含山县推行“国储林+林下经济”模式,在项目区内开展林下经济及育苗工作,完成国家储备林容器育苗4.2万株,试种林下药用野菊花100亩,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增加劳务收入5万元,带动村级集体收入增长6万元。
开发碳汇项目,盘活森林“碳库”。将“林票+碳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列入全市2025年深化改革重点选题,组织专人外出学习集体林改、碳票管理等经验,引导“国有+集体”森林资源联合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目前全市已有6个碳汇项目纳入安徽省林业碳汇项目库。博望区探索实施“国有+集体”森林经营碳汇联动开发一期项目,围绕横山国有林场1.39万亩国有林地和周边5个行政村1651.35亩集体林地,形成碳汇项目减排量核算报告,预计10年项目减排量共20.51万吨二氧化碳。首批转让森林经营项目碳汇量504.95吨,交易资金用于2025年义务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