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森工让生态资源变养老福祉

2025年07月16日 10:19中国绿色时报綦鑫

7月1日,280余名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老人入住黑龙江伊春森工岐黄康养中心。这群平均年龄72岁的“候鸟族”一下车就忍不住深呼吸,还有不少老人感慨:“还是这里的空气养人,像回到第二个家。”

随着这批客人入住,岐黄康养中心迎来2025年夏季康养旺季,98%的客房预订率再次印证“红松故乡”森林生态康养的独特魅力。

生态筑基 适老升级

岐黄康养中心2024年4月完成升级改造,222间客房全部配备智能窗帘、语音控制系统和SOS紧急呼叫装置,从25平方米标准间到100平方米豪华套房,4类房型满足不同家庭需求。公共区域全覆盖的无障碍扶手、防滑地面与24小时监控系统,让老人在森林环抱中尽享安全保障。

数据印证着生态价值转化的成效。自改造升级以来,康养中心已接待旅居老人超3.2万人次,3个月以上长期在住老人稳定在260人以上。每年6—9月,98%的入住率让450余张床位高效利用。

岐黄康养中心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2.7万个。“我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森林小气候。”来自广东的潘心国老人展示着腕上的健康监测手环说,“每天在负氧离子中散步,血压都比在城市里稳定。”

全链服务 品质享老

在岐黄康养中心,养老已升级为融合健康管理、文化娱乐、膳食调理的全周期服务。健康管理中心内,太赫兹太空舱与微高压氧舱等设备正为新入住老人进行基础检测,系统同步生成包含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动态健康档案。“我们每月有老年病讲座,每季度体检,还和市第一医院联合开通绿色通道。”中心负责人介绍,这种“科技+医防”模式让慢性病管理更精准。

寒地食疗体系成为差异化亮点。餐饮团队创新实施“饮食六法”,将刺五加、人参等伊春北药融入日常膳食。“八菜一汤、四种主食、两类水果,比家里吃得还科学。”来自北京的王阿姨指着当日菜单,其中针对她糖尿病的饮食禁忌特别标注了替代主食。

24小时管家式服务实现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双重满足。由陪护、餐饮、理疗团队组成的服务小组,为每位老人定制6级照护方案。在“一馆五室多空间”文化矩阵里,书画室的老人临摹红松画作,多功能厅排练着节目。“日日有活动、周周有主题”的安排,让76岁的退休老人李宝明感叹:“比上班还充实。”

康养旅游 企社协同

“今天下午去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做森林浴,晚上有东北民俗晚会。”管家递来的行程表显示,老人即将开启“康养游”体验。这种融合生态观光、中医养生、红色教育的康养模式,目前已开发三大主题线路,五营红松林徒步等自然生态项目让老人在负氧离子中调理身心,马永顺纪念馆参观成为红色文化教育课堂,桦树皮制作体验等民俗项目更让南方老人直呼“开了眼界”。

企社协同的运营机制保障服务品质。康养中心与10余家旅行社、20余个景区建立战略合作,每次出游按30人配1名护理员、2名导游、2名生活管家的标准配置人员。2024年组织的12批次出游中,无障碍旅游大巴、适老化餐食等细节使服务满意度达98.5%。老人出游的交通、门票等费用由康养中心全额承担。

夕阳透过康养中心的落地窗,洒在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的老人身上。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恰是伊春森工集团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正如连续8年来此旅居的齐振平老人所言:“在这里,养老不是等待时光,而是在森林里续写生命的精彩。”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