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小兴安岭林海绿色醉人。
在金山鹿苑景区,游客推窗就能看到梅花鹿,走到林间即可与鹿互动。在岭尚十年民宿,学生们在游玩中感受着森林文化。在伊春森工岐黄康养中心,老年人来此避暑康养,享受着定制餐食和个性化诊疗服务。
金山鹿苑 徐凡摄
“伊春的康养魔力在于,每个年龄段的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森林处方。”黑龙江省伊春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王晓微说。
伊春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态旅居型城市概念”,综合打造“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城市旅游品牌。目前,全市共有252处旅游康养资源单体,有集颐养、照料、康复于一体的专业养老机构108家,还有融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于一体的181处民居民宿,形成了养游一体的多元旅游业态。
夏天,游客来到伊春,将会体验别样森林疗愈。
体验多元“森系”民宿
“这里的民宿环境很好,四周都是森林,早上起来森林散步、听听鸟鸣,感觉大自然在治愈着我,使我从紧张的工作中放松出来。冬天,我会再来一次。”筏喻自然农法生态村民宿住客赵女士说。
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拥有400万公顷浩瀚林海,森林覆盖率达83.8%。近年来,伊春市利用闲置民房改造建设民宿,接待能力快速增长。全市现有特色民宿181家,服务体系完善。
伊春民宿处处体现着林区文化。
东北特色地窨子休闲庭院 徐凡摄
“我们有几间民宿的建设风格是林场工人曾经居住的地窨子,里面是烧火炕的榻榻米,游客可以在农场采收蔬菜,用柴火锅做饭。”筏喻自然农法生态村项目经理刘海洋表示,很多北京、广州、香港等地的游客前来,只为感受原生态的森系风光。
美溪镇兰新林场的不少房屋也焕新成为“林区主题”民宿。柏雅小居内,伐木工具化作装饰艺术。“我是个林二代,做民宿就是想把林区的老物件和特产融合在一起展现给游客。”该民宿负责人刘霞表示。
伊春围绕乡村、林场“双振兴”,正着力培育一批农家田园型、山居体验型、林区文化型民宿项目。
伊春还将投资建设满足年轻中高端客群的民宿集群。伊春森工集团已经确定五营、上甘岭、新青等林业局公司作为第一批重点发展旅游民宿区域。
开出“老少”专属处方
昆虫旅馆夜探夜行、森林植物科考、森林骑行之旅……这个暑假,岭尚十年民宿设置了丰富的研学课程。“这次研学令我很惊喜,研学并不是一个流程性、刻板性的活动,而是以学生们的快乐和体验感为重点。”学生宋思远表示。
“研学活动已成为大家亲近自然、增长见识的热门选择。我们依托伊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四季特色研学课程,设置了美育、食育和木工三大主题教室。”该民宿负责人曹紫微表示。
森林骑行 岭尚十年民宿供图
伊春森工岐黄康养中心内,北京来的刘先生正在活动室里打乒乓球。这两年,每年夏季,他都准时来到伊春避暑康养。每天去阅览室读书,或去打打太极,或到山林中转转,感受下习习山风和草木清香,生活惬意又充实。很快,老友们也将来到这里。
围绕“一老一小”,伊春精准分层康养线路体系。
伊春着眼于不同群体老年人需求,积极打造集颐养、照料、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高中低端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目前,全市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有92家,床位近7000张。
伊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旅游体验,大力开展研学旅游。伴随着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种群数量稳步上升,自然研学和科普研学课程每年接待学生游客已超过5000人次。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配套打造的“嘉荫北国恐龙乐园”成为全国恐龙爱好者的新宠。朗乡东山公园的“鸟叔”李臣,和森林中的鸟类打成一片,朗乡借势推出的“鸟叔”唤鸟体验项目人气火爆,年均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同时,全市20余家省、市级研学教育基地(营地)常年组织生态研学活动。
从精细化服务到深度康养体验,伊春的康养旅居服务正向着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增长53%、76.2%,创历史新高;今年1—5月,分别增长26.6%、33.7%,部分热门疗养机构甚至需要提前半年预定,旅游产业展现出巨大潜力。
推出夏季“百日行动”
7月1日起,伊春市推出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秉持“一区一县一特色”的森系活动理念,在全市范围精心组织82项文体旅活动。
王晓微表示,伊春还有30余项文旅康养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溪水森林康养基地的树屋疗愈区、嘉荫太平岛的江岛康养聚落、九峰山养心谷的森林运动公园都将在旅游旺季到来前建成开放。
九峰山养心谷 伊春市委组织部、伊春市委宣传部供图
伊春森工集团文旅部副部长朱明红说,集团按照全市夏季旅游“百日行动”部署要求,深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一方面推进“旅游+康养”,开发森林瑜伽、冥想体验、负氧离子监测等疗愈项目,串联森林步道与温泉疗养资源,联合医疗机构合作推出“康养套餐”。另一方面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将鄂伦春族民俗文化、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融入旅游场景,设计沉浸式体验活动。同时,发力“旅游+体育”,依托红松原始林、“两营一宿”等资源,开发自行车骑行、森林徒步、林海穿越等低碳旅游产品。
集团还针对家庭客群、年轻群体、银发族等不同受众,精准垂直设计旅游线路,并统筹各林业局公司资源,推进20个文旅项目高标准落地。今年,“林都号”和“伊春号”旅游列车将继续开行,旅游市场持续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