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推动国家公园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5年07月01日 10:06中国绿色时报陈操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提出南方集体林区自然资源管理模式,美了绿水青山、护了百山物种、富了百姓生活,年访客110多万人次、满意率99%,形成中国国家公园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丽水经验,推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2020年,丽水市创建国家公园“丽水样本”探索实践改革入围2020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2022年,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成功跻身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2025年,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成功入选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针对集体林地经营利用和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管理之间的矛盾,丽水市创新设立集体林地地役权,建立相应地役权共管补偿机制,实现58万亩集体林统一管理,推动农户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50元,形成国家、集体、社区群众三方共建共管局面。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不动产权证书473本,年度发放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金2900余万元,户均收入3800余元、人均收入近900元。

同时,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制定百山祖国家公园管理员、护林员、野生动物保护员“三员管护”制度,建立“联管、联享、联排、联查、联宣”生态警务协作机制,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进国家公园,开展联合宣防巡查活动85次。目前,已建成生态联勤警务站3个,招聘“三员管护”队伍147人,巡护里程平均每天达390.3公里,查处流窜破坏生态资源违法案件105起,协助化解涉生态领域矛盾纠纷57起。

丽水统筹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通过工程、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完好保存了浙闽沿海山地的地带性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常绿阔叶林植被6000亩、黄皮上下湖湿地75亩、自然岸线4公里,保护古树名木1442株,建设公益林74万亩,进一步提升百山祖园区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

为更好守护百山物种,丽水市建立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4个,发布实施标准指南6项,启动科研监测项目38个,完成起草国家公园生态廊道建设规范、志愿者体系指导手册等5项,发表百山祖冷杉、锆石等科研论文296篇,出版国家公园书籍26册,发布专利57项,选育良种35个,获得厅级以上科技奖项74项,推动百山祖冷杉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该园区保存了涵盖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生态系统完整的垂直带谱,自然萌发百山祖冷杉野生幼苗600多株,野外就地回归5100株。

通过融合“天空地”感知体系中的卫星遥感、物联设备、无人机等前端感知感应设备,丽水市建成“江浙之巅”国家公园数字孪生应用系统,构建具有国家公园特色的保护与监测体系,实现对国家公园“天上看、空中探、地上查、网上管”一体化智能感知。监测显示,该园区拥有脊椎动物416种、维管束植物2102种和大型真菌632种,发现新物种65个。

丽水市依托全国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运用物联网、无线自组网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生态观测定位站1个,布点安装地面红外相机531台、无人机24架、环境因子类等监控设备250套,监测生物多样性、景观与遗迹资源、干扰和管理对策等六大类88个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目前,全市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139个、面积594.3亩,采集空气、土壤、物种等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10万条。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