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三维体系”守护古树名木

2025年04月08日 10:35中国绿色时报余立华

在层峦叠翠的皖南山区,10458株古树名木焕发生机。作为安徽省古树资源的“绿色宝库”,黄山市以占全省29.7%的古树名木保有量,创新构建“宣传—保障—活化”三维保护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黄山市林业局联动多部门打造“时空对话”式保护教育,联合黄山交通旅游广播组织开展“跟着古树名木去旅游”和“黄山古树传奇”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今年正值《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之际,拓展宣传形式,祁门县、黟县、歙县等地联动法院开展“行政+司法”主题宣传,通过建立保护基地等形式,有效提升宣传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9场、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制作展板10块、悬挂标语50余条。

2021年起,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专项保护资金,用于生长衰弱、渐危、濒危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全市共投入资金1978万元,修复古树名木383株、打造古树名木示范树73株和示范古树群11个。切实加强古树名木风险管理,目前已有4个区县为古树名木购买综合保险,累计投入保费69万余元。聘请黄山学院、黄山市林科所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为全市古树名木修复及保护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累计赴现场指导服务100余次,有效保障古树名木保护修复效果。常态化开展古树名木管护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推进涉及282棵古树339个问题整改,全力守护古树资源安全。

深入挖掘古树历史和文化价值,讲好黄山古树故事。歙县漳潭古樟树和迎客松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漳潭古樟树和唐模古银杏入选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央视共同举办的七夕“古树下的告白”系列宣传活动。今年,歙县雄村古樟和徽州区唐模古银杏入围“安徽十大最美古树”。联合省徽学会开展“徽州千年古树”课题研究,预计今年底完成出版。开展古树公园建设,计划到2027年建成6个古树公园,其中2025年建设2个。通过古树公园建设,使古树名木成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和特色亮点,实现林旅融合发展,有力助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为黄山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