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察汗淖尔湿地迎来首批北归的赤麻鸭、天鹅等候鸟。
察汗淖尔湿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交界地带,流域总面积7359平方公里,其中商都县境内流域面积2515平方公里。一段时间里,察汗淖尔流域盐碱化严重。2020年以来,商都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主体责任,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21年,为全面推进察汗淖尔保护和修复重点事项走深走细,内蒙古与河北两省区建立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框架,全面建成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与河北尚义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受国家林草局统一监管,实现对察汗淖尔的完整性保护。商都县与中国林科院携手共建察汗淖尔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同时组织国内多所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实地调研,研讨试验盐碱地植被修复方法,在盐碱滩上绘新绿。
商都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属季节性湿地,总面积3536.5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58.96公顷,湿地率69.53%。察汗淖尔湿地属于强碱重盐区域,平均PH值达到10以上,电导率高达9,部分地块板结严重,适种植被极少。几年来,察汗淖尔湿地盐碱地凸斑治理取得进展,通过采取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方式,累计完成人工修复约5000亩、飞播种草约1.8万亩、自然恢复约3000亩。
现在,丰水期的察汗淖尔湖面波光粼粼,水鸟翱翔,遗鸥、豆雁等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察汗淖尔流域内地下水位连续3年上升,累计上升82厘米。流域内草原综合植被改善,沙化盐碱地持续缩减,浮尘扬沙日数逐年减少。湿地内针茅、披碱草等99种植被长势好于常年同期。遗鸥、草原雕、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首次出现,赤麻鸭、天鹅等鸟类数量不断增加,鸟类种类由本底调查79种增加至141种,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2024年,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植被盖度提高4.9个百分点达到64.9%,初步实现湿地公园视野范围内植被全覆盖的修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