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三多”试点持续深化集体林改

2025年03月28日 11:07中国绿色时报游金城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重点的“三多”改革试点,有力推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促进“多方得益”

筑牢改革“压舱石”

全面明晰所有权。南平市建立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提出优化林权地籍调查、完善委托办理林权登记方式、优化林权注销登记手续、简化共有林权办证流程、因地制宜开展共有林权宗地分户、持续稳妥解决其他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等6条措施,梳理各类林权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加快探索解决。各县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林权地籍调查,免收林权变更登记、更正登记、抵押登记等不动产登记费,免收首本林权登记证书工本费。

全面稳定承包权。南平市以顺昌县为试点,开展集体林地延包试点,家庭承包林地承包剩余期限10年以内且无地类、权属、边界等问题的,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依法提前确认延包合同,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林地长期稳定。目前,顺昌县大干镇余富村作为试点村,已摸清全村林地、2017—2023年主伐(皆伐)山场、2024—2027年到期林地等底数情况,按照余富村集体林地延包试点工作方案,依法提前确定延包合同。通过开展延包试点,进一步稳定承包权,充分调动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

全面放活经营权。南平市鼓励林权流转,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经营权可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发证,可作为林权抵押贷款、申报林业项目凭证。推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全市10个县(市、区)通过搭建“森林生态银行”运营中心,完善村级“一村一平台”,创新优化林权流转服务,鼓励和引导林权所有者采取转包、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支持林权流入方与林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2024年,全市完成林权流转58万亩。

促进“多式联营”

激发改革“内动力”

聚力适度规模经营。南平市积极培育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持续开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推动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2024年,全市新增新型林业经营主体71家,累计达1634家;完成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29家,累计达181家。引导国有林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开展联合经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等方式,促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市林业规模经营面积727.43万亩,占全市可经营利用林地面积37.3%。

实施立体精致经营。南平市持续推广森林“三改”措施,改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常绿用材林为常绿彩化花化果化“镶嵌”多功能景观林。2024年,全市种植阔叶树面积9.63万亩。持续开展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及沿高铁高速、沿国省道干线、沿环城的“一带三沿”一重山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建设示范带13条,完成改造提升51处、面积0.86万亩。系统集成针阔混交、杉木大径材培育、复层异龄林、松林改造、林下经济等资源培育成果,持续提升500亩以上系统集成森林资源培育“综合体”30片、面积2.45万亩。

强化主体复合经营。全国首创“森林生态银行”“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借鉴商业银行做法,采取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模式,将分散、零碎的林业资源规模化整合,由国有林场等专业化队伍运营增值,打通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通道,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的多方共赢。全市已推广合作经营面积23.32万亩,覆盖93%的涉林乡镇(街道),惠及9.28万户林农。该模式先后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全国第二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案例集(2022)》等。

开展三产链接经营。南平市持续打响竹产业品牌,推广丰产竹林技术措施,2024年新建设丰产竹林8.5万亩,累计建成373万亩,占全市毛竹林面积57%。推进“全竹利用”产业链建设做法入选全国第四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创新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深化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全市累计存储林下空间29.17万亩,引导流转利用7.03万亩,并推广林下空间经营权确权颁证经验做法,发放林下经营权证111份、面积5.22万亩。

促进“多重服务”

升级改革“助推器”

优化经营管理服务。南平市取消人工杉木和松木21年、木荷等软阔31年等主伐年龄限制,允许林农、村集体、企业等林业经营者根据森林经营培育目标自主确定主伐年龄。2024年,全市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343份、面积0.52万亩。全面实行采伐告知承诺审批制度,林权所有者申请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积不超过30立方米,取消伐区设计、伐前查验等程序。2024年,全市实行采伐告知承诺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4296份、面积7.31万亩,完成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面积2.67万亩。

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南平市积极融入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林业改革发展的通知》《关于推广“福林·股权合作贷”金融创新产品的通知》,持续推广林业金融绿色产品,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绿色金融贷款1866笔、20.63亿元。其中,“福股贷”“笋益贷”等金融产品发放贷款1049笔、1.08亿元,“林下经营权贷”“林下贷”“竹林认证贷”“碳汇贷”等金融产品发放贷款813笔、14.28亿元,“兴绿贷”全市4县(市、区)获授信46.2亿元、到位资金5.24亿元。深化林票机制,制定《南平市林票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制发林票实现引资入林,全市已制发3宗林票,认购金额123.78万元。

创新碳汇开发服务。2023年以来,全市完成固碳增汇经营模式试验示范林建设6.72万亩,建立固定监测标准地135个。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一元碳汇”模式,完成10个“一元碳汇”项目开发,碳汇备案量62.29万吨,南平市“一元碳汇”运营平台已有2284人次认购“一元碳汇”6958吨、资金69.58万元。成功开发福建林业碳汇产品5个,交易林业碳汇65.55万吨、金额973.59万元。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