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三管齐下支撑集体林创新发展

2025年02月25日 11:04中国绿色时报黎林华

江西省赣州市林地面积4500余万亩,其中集体林地占比超80%。近年来,赣州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完善林业保险体系,持续深化林权收储体系建设,为集体林业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支撑林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健全金融支撑机制

林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瓶颈。面对林权类资产评估及贷后管理专业性强、林权处置难度大等林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开展涉林贷款往往持谨慎态度,导致林业金融产品普遍呈现周期短、利率高的特点。为破解难题,赣州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围绕强化供需精准对接,赣州市建立政银企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依托基层林业片区服务中心、乡镇林业岗工作人员,常态摸排、收集、整理有关林权抵押、林权变更、林权流转等方面信息和林农林企融资需求,建立国家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以及民营(家庭)林场、林业大户等优质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名单,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有关信息,为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提供信息支撑,助推林业特色金融产品遍地开花。

2024年,赣州市新增林权抵押贷款金额13.28亿元。石城县创新推出“绿享贷”绿色金融产品,采取信用担保为主、资产抵押为辅的担保方式,根据绿色信用评分,按区间实施差别优惠利率,优惠幅度最高达50个基点。截至目前,“绿享贷”授信及贷款达6.5亿元。上犹县鼓励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金融贷款机制,以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为依据,稳妥推进生态资源权益抵质押,并开发“VEP生态资产权益”质押贷款业务,争取授信3.1亿元,完成首笔放贷1.2亿元。

针对林权变现周期长、监管难度大等问题,赣州市创新林业贷款担保模式,并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政策性贴息。崇义县通过建立“好竹易”产业数字化平台,为县内24家竹企业提供“好竹易”担保贷款3200万元,并给予3年财政贴息,有效降低了林企融资成本。

完善林业保险体系

林业保险是林农和其他林业经营主体在林业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重要保障。赣州市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基础,油茶、古树名木、竹笋等林业特色保险为补充的多元化林业保险体系。由承保公司负责日常服务和灾后定损、理赔,林业部门提供信息核实和损害评估服务支持,为林农林企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2024年,全市投保森林面积3911万亩,发生赔付3191万元。

“由于遭受病虫害,2024年油茶减产严重,幸好公司为3500余亩油茶林买了油茶保险,获理赔21万余元,大大减少了公司损失。”赣州市万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照彬说。据悉,该公司所在的南康区,2024年油茶承保面积9.8万亩,发生理赔案件101件,理赔金额363万元。

崇义县作为全国首批十大“中国竹乡”之一,有毛竹林面积73.4万亩,年竹笋产量约3万吨。但是竹笋价格波动较大,成为林农林企不敢投资的重要原因。为解决林农林企的后顾之忧,崇义县落地全省首单竹笋目标价格指数保险,承保面积0.69万亩,为竹笋目标价格提供500余万元的风险保障。

建设林权收储体系

针对集体林权分散化、碎片化的特点,赣州市深入推进林权收储体系建设,引导各地采取国有独资、股份制合作等方式组建林权收储机构,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开展林权收储工作。全市组建林权收储机构22个,2024年新增收储林地面积43.16万亩。

“公司作为县国有林木收储主体,自发布收储公告以来,已有104户农户报名,意向流转给公司收储林地5.75万亩。”崇义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县国有林木收储工作专班办公室甘东波说。

近年来,崇义县坚持收储林农不愿经营、无力经营的碎片化林地和收储经营者无力偿还的贷款抵押林木资源相结合,共收储碎片化林地1.16万亩。同时,探索建立不良贷款林权资产退出机制,通过竞拍法院司法拍卖抵押贷款林权,完成林权代偿收储2767.2亩,涉及资金559.73万元。

赣州市完善国有林场对被收储林地开展托管运营机制,依托国有林场的人才、技术优势,对收储林地进行经营管理,促进收储林地不断增值。

南康区创新建立“收储+经营+融资+再收储+再经营+再融资”的循环滚动经营运作模式,推进打造40万亩家具特色储备林,目前已完成3.4万亩林地收储。安远县东江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收储林地13.75万亩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委托安远县8个国有林场开展经营管理,对收储林地试点开展低效阔叶林提升、生态修复与森林景观培育、针阔混交林多功能经营、阔叶混交多功能经营、杉木大径材培育等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促进乔木林单位蓄积年增长1.5立方米/亩,经济价值增长830元/亩。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