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七大举措筑牢“绿色长城”

2024年12月03日 10:30中国绿色时报李慧君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几字弯”区域,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近70%。

2023年6月,“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打响后,鄂尔多斯创新推出七大举措,综合采取光伏项目治沙、锁边林带阻沙、孔兑治理拦沙、草原提升防沙、联防联治锁沙、产业发展兴沙等,打造重要的生态工程、发展工程、富民工程,不断提升防沙治沙新成效,构筑“绿色长城”。攻坚战启动以来,全市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690余万亩,其中2024年完成505.5万亩。

系统布局与重点攻坚一体化。立足治理任务,明确时间表、作战图、任务书,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建设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治沙带、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腹地风沙路径阻隔带、毛乌素上风口阻隔带、下风口阻沙带等标志性工程,倡议并举办4省5市14旗县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协调推进会,签订《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建设蒙陕界、蒙宁界联防联治工程,打出规模化防沙治沙组合拳。

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积极落实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风电光伏为创新举措,布局建设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治沙带和毛乌素沙地风电光伏“一廊多点”工程,促进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建设融合发展。集中建设库布其沙漠400公里“光伏长城”治沙带,已建成达拉特旗光伏应用领跑基地、库布其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等示范项目,总装机542万千瓦、光伏治沙20万亩。在建项目3097万千瓦,2024年开工310万千瓦,完成光伏治沙40.04万亩。

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一体化。依托绿电优势,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业聚集地,建成全区首个“硅料-多晶硅-单晶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产业集群,引进“风光氢储车”新能源装备制造头部企业50多家,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开发“碳惠北疆”碳普惠平台,上线运行“暖城碳惠”微信小程序,打造全区首家林草碳汇计量、核算、评估方法学科研实践基地,签订首个VCS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远期交易协议和首笔CCER林业碳汇远期交易合同并完成首笔交易,以伊金霍洛旗为试点探索林业碳票交易。

深化改革与科技创新一体化。率先成立“三北”工程推进中心,先后出台《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措施》《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指导意见》《推进“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建管创新九条措施》《严格规范“三北”六期重点项目监督管理九条措施》,强化项目资金总体统筹,推行生态企业建管一体,夯实机械、种苗、原材料等要素保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中心,打造院士专家工作站、荒漠化种质资源库,围绕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林草碳汇等强化科技攻关。

政府引导与各界协同一体化。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和农牧民主体、全社会参与的防沙治沙格局。紧密衔接国家“三北”工程六期建设规划,获批实施“三北”工程六期第一批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3.55亿元,项目分3年实施、资金分3年下达。探索构建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央企国企、生态民企、社会组织,通过承接项目、产业投资、赞助捐款等参与防沙治沙,推广“以工代赈、先建后补”模式调动农牧民防沙治沙积极性,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向生态建设领域汇聚。

生态工程与富民工程一体化。统筹防沙治沙与农牧民增收致富,重点项目带动农牧民投工投劳、租赁机械、培育种苗、销售沙障原材料等实现增收。探索光伏治沙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经营模式,嘎查(村)集体经济以资金、资源、资产等入股,带动周边农牧民通过劳务订单派遣、种苗订单培养、机械订单租赁等方式增收致富。发展柠条等灌木饲草产业,做大沙棘、苹果、山杏、葡萄等林果经济,全市林草生态企业80家、合作社90余家,林草产业总产值65亿元。

传承与弘扬一体化。弘扬“三北精神”,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崇高使命,传承几代人几十年坚持不懈战黄沙、植新绿、守家园铸就的“穿沙精神”“牧区大寨”精神,大力宣传“牧区大寨”带头人宝日勒岱、“治沙女杰”王果香、“绿化劳模”殷玉珍、“植绿工头”张喜旺等老一辈治沙英雄,总结提炼新时代库布其“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共治”模式和毛乌素“三元嵌套”治理经验,成功举办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鄂尔多斯智慧。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