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记者胡金专栏

丛生苗的市场毋庸置疑

来源:中国园林网   作者:胡金   日期:2018/4/24 9:50:26

近日,丛生苗讨论热烈。有人担忧其中巨大的风险将随之而来,有人则认为物美价廉而大力推崇……为一探究竟,记者采访了包括设计师、施工方、养护队、苗木生产商等在内的行业相关人士,最后得到一个答案——丛生苗,当然要种!

但有很多问题,还真的不容忽视。

丛生苗的环境影响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一旦影响生态、环境,未来必定没有市场。

关于这点,记者经过采访及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到,丛生苗本身没有生态影响,但市场上为了去库存、增营收而将劣质苗木简单拼凑的产品,对工程后期维护会有很大影响,“如果丛生苗可以成活并有一定观赏价值也不是不可。但只是劣质苗简单拼凑,效果就难说了,买苗时要把好关。劣质苗容易被病虫害侵染,抵抗力差、发病率很高,会将其他树木传染,在后期维护上有很大麻烦。”国光股份一位养护技术人员表示。

其次,植物的生长速度及其之间的种内竞争关系,喜阴树种枝条交错、喜阳树种相互争光,所以会出现“拼3-5棵合适”这样的讨论,“因为植物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生长速度、生存能力有差异。简单拼栽的丛生苗,短期内没有大问题,但再过几年,高的15公分,矮的4-5公分甚至死亡,效果就没了。”身为多家园林公司的技术总监刘斯衷认为,培育技术与特定市场的选择非常重要。

此外,粗放的生产方式也可能会影响树木品质、存活,比如“去顶”后结构破坏,树的胡乱生长;截干导致的较大伤口,易引发病虫害入侵;树木之间的根系连生、盘根等现象;还要考虑丛生苗“上窄下宽”的形态,在抗风方面的技术填补;以及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的空间预留等等。

因为市面上粗放生产常见,才有了部分施工企业自己拼栽“丛生苗”的现象。毕竟,施工队对植物的培育、养护能力、审美把握相对不差,他们能保证责任期内的景观效果,而其中的工程造价、组织结构压缩等因素在此不赘述。

庭院设计大师张奇志指出,“现在丛生苗潜在的弊端是其生产太野蛮,太急功近利,一旦影响到后期植物良好生长的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对丛生属相的可持续选择应用。”

综合来说,劣质丛生苗能够满足短期成景效果,但长期来说会有一定程度风险,在精品化、品质化时代,最终定会得到重视并被淘汰。

丛生苗的造景需求

与前文的劣质丛生苗不同,精品丛生苗市场仍有很大市场空间。

曾听不少设计师抱怨现在的树“没了树的气质”,全是“帽圆杆直”或仿动物、家具的造型苗。笔者第一反应丛生苗的升温,是不是设计师追求“树的自然形态”而引发延伸出来的另一个市场极端。

“不是极端。作为设计思路,是一种过去由单一的树相,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审美不断提高,而开始运用斜杆、丛生属相,是设计的一种突破。”张奇志反驳道。

还有人认为,丛生苗之所以有市场,其实本身就涉及到一个理念:到底是像工业那样标准化种植,还是契合环境的自然化生长,“不同用途的苗木,有不同的培养方式。”

审美范畴不像生态,在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情况下,未来必将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发展,只要你能想到你就是对的。人为创造出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产品,在审美范畴得到更多的发挥空间——行道树的标准规范、造型苗的模仿能力、丛生苗的意境营造,甚至其他更多。

而与造型苗相同的是,两者同样可以撇开树种本身的形态特征,譬如近年来火热的丛生朴树、丛生白蜡、丛生乌桕、丛生五角枫、丛生国槐等。据了解,现在不少生产商有意愿将更多的树种以“丛生”的方式培育上市,当然其中对树种美感、技术的把握还要因人而异。

丛生银杏

正如浙江金华兰溪梦湖湾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赵惠民所说:当我国绿化从“绿”向“景”升级发展,丛生苗与球类、造型苗等一样,扮演着不同的市场角色。它不可能成为引领苗木行业成为市场主导,也永将与其他类型产品共存,接受市场的平等选择。

推荐阅读:

漂浮的图书馆——桂花树带来的设计灵感

建筑之外,昔日“亚洲第一散粮筒仓”的华丽转变

丛生苗怎么就令人担忧了?

张长虹:一个“佛系”青年的苗江湖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1999581